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不只“苏超”,常州这个赛场,也很燃!

来源: 常州发布

2025-08-21 21:41:00

常州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

在常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激战正酣

一批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年轻小将

成为赛场焦点

他们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出色的竞技水平

讲述着“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也能酿出最甜的果酱”的故事

稳住平衡,助跑、起跳、腾空——9.26米!首次参加残运会的独臂少年汤定褶,以绝对优势夺得了本届市残运会T46级男子组三级跳远金牌。

命运夺走了他一半的“翅膀”,却从未夺走他对飞翔的渴望。

汤定褶出生时左手就有严重残疾,初学跳远时,因重心不稳,他屡屡摔倒,膝盖上的淤青从未消退。

但这位“独臂少年侠”将挫折转化为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跳远的赛场是我腾空而起的地方,我将用定力抚平命运的褶皱,全力奔跑、跳跃,去触碰属于自己的那道光。”

羽毛球网前,16岁的听障运动员张海洋以极快的反应速度回击扣杀。

因先天致聋的他,通过观察对手挥拍角度和身体姿态预判球路,甚至能通过地板震动感知球的落点。“教练会用手势和闪光灯提醒我,但更多时候,我靠本能去战斗。”

本届赛事中,张海洋与队友斩获聋人三人篮球团体金牌,并在羽毛球听力组双打中也获得冠军。“体育让我学会专注当下,就像打球时,我只需要盯住那颗白色的羽毛。”

“我要在今年的全运会继续突破自己。”一声哨响,潘艺彤劈波斩浪,以44秒76的成绩在S6、S9女子50米仰泳并组比赛中夺冠,她的泳道写满了对“坚持”最生动的注解。

出生时脐带绕颈的后遗症,导致她左手发育不全,肢体四级残疾。

7岁时,潘艺彤成为市游泳队的一员。最初学习游泳时,因左手使不上力,潘艺彤的身体难以保持平衡,“游的速度很慢,姿势也不对。”

但潘艺彤没放弃,在泳池中一泡就是四五个小时。

10岁那年,潘艺彤代表常州参加江苏省残疾人游泳比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获得一块银牌。此后,她作为市残联重点培养对象,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得名次。

从惧怕水到现在的省残运会冠军,她劈波斩浪,与命运博弈。

“有人说我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但我要证明——被咬过的苹果,也能酿出最甜的果酱。”

13岁孙仲辰在泳池里披荆斩棘,这个以汪顺为榜样的少年,把泳池当作证明自我的战场,在本届残运会上,夺得S8男子50米自由泳和S8男子50米仰泳的双料冠军。

5岁时孙仲辰突发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导致他右侧偏瘫,之后,他通过水疗进行康复,在此过程中对游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水纹,是我丈量时间的独特刻度,每一次奋力划臂,都在重新书写生命的定义。”

NEXT


本届残运会

共有7支代表队、263名运动员

其中41名为在校学生,占比达15%

他们中既有特教学校的在校学生

也有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

通过“体育康复+竞技训练”双轨模式成长

近年来,市残联向省队输送的刘一鸣、陆文凯、陆文旋、沈俊彤、潘艺彤等选手在国际国内赛事中斩获金牌。

赛事组委会特别调整计分规则,对18岁以下选手的奖牌和团体分给予加分,促使各代表队加大年轻选手选拔力度。



12个大项、148个小项竞技。这场赛事不仅是竞技,还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常州这座“幸福之城”对特殊群体的包容与温度;更是一扇窗,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后备力量与未来希望。

正如开幕式上残运会会歌所唱

“我的身体虽有残障,我的心中却有梦想。”

这些年轻的面孔

正在用汗水与笑容告诉世界

生命的价值,从不因缺陷而黯淡

来源: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潘洁 许愿

通讯员:吴斐

编辑:张钰颖

校对:史灵婕 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