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双城记丨镇江VS无锡:酸哥甜妹的文化绿茵场!
来源: 文旅镇江
2025-09-17 22:19:00
苏超双城记
镇江VS无锡
本周六的“苏超”联赛上,当“酸哥”的醋香撞上“甜妹”的蜜意,他们将完成一场千年缘分的现代延续!
现在,不妨掀开这册“双城记”,从一部部典籍中看这对“酸甜搭档”独一份的赛场序曲。
01
徐霞客游记:与大儒好友的江湖之旅
万历三十五年的一天,21岁的徐霞客走出位于江阴(今无锡)南旸岐村的徐家大宅,从胜水桥下乘舟去往“万顷湖光尽凝碧”的太湖。这是徐霞客人生中的首次出游,开始了30多年“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游考察生涯。
据《徐霞客墓志铭》以及江南各地方志记载,以及其好友黄道周的《七言古一首赠霞客》中可以看到,徐霞客曾游历过江南许多地方,包括了镇江的金山寺、焦山。而他笔下“乘醉放舟”的江南水韵,恰是两地风景特质的共同写照:无锡作为太湖流域枢纽,拥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湖景画卷;镇江作为“京口渡”要冲,则展现“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江景气魄。
两位城市虽一湖一江,徐霞客却通过“太湖扬帆—运河行舟—长江竞渡”的旅行,将无锡与镇江串联成完整的江南山水长卷。
02
南朝风骨:雅韵相承的文化基因
《世说新语》这部记录魏晋风度的经典,本身就与镇江有着深厚渊源——该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撰,而刘义庆世居京口(今镇江)。这部著作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南方地区的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其记载的文人雅集、清谈吟咏传统,在镇江与无锡两地得到了完美传承。
镇江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与《世说新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意境一脉相承;无锡惠山古镇的祠堂群中,保存着众多文人雅士的遗迹,印证了典籍中“雅集风流”的文化传统。
从镇江焦山碑林的摩崖石刻到无锡东林书院的楹联匾额,两地都延续着《世说新语》推崇的“朗朗如日月入怀”的崇文重教之风,让魏晋风度在江南大地生生不息。
03
酸甜共舞:《随园食单》的味觉哲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江南“美食宝典”《随园食单》里,醋就占有一席之地:“醋用米醋,须求清洌”“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镇江香醋集“色、香、酸、醇、浓”于一体,与无锡“甜鲜”风味,恰是袁枚“五味调和”思想的南北实践。
《随园食单》强调“调剂之法,相物而施”,镇江人深谙此道——锅盖面必须搭配本地香醋方能提鲜,镇江肴肉必须伴着姜丝;无锡人则将甜味运用得出神入化,小笼包的鲜甜汤汁与酱排骨的浓甜酱汁,完美诠释了典籍中的味觉标准。
两地虽味觉偏好不同,却共同遵循着《随园食单》的饮食智慧。
04
一泉和二泉:《茶经》里的泉茗至理
唐代茶圣陆羽《茶经》对镇江与无锡的构建了两地“因泉兴茶”的文化共鸣。典籍明确将阳羡茶(今无锡宜兴)列为优质茶产地,特别提及“宜兴的善权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这种被陆羽推崇的茶叶后来成为贡茶,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美誉。
镇江金山寺有一中泠泉(古称南零水),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第七;稍后唐代名士刘伯刍将其评为第一等,故被誉称“天下第一泉”,与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二泉”共同演绎着《茶经》“其水,用山水上”的品泉之道。
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陆游对中泠泉的品茗题咏,让两地形成了“阳羡紫笋贡茶”与“江泉煮茗”的茶道对话,延续着《茶经》的千年茶香。
哨声未响,这场“酸甜对决”已藏不住精彩:不是针锋相对的比拼,而是江南文化在绿茵场上的温柔传接——既有《徐霞客游记》江湖相连的地理灵秀,又延续《世说新语》的风雅气度,演绎《随园食单》的味觉艺术,更传承《茶经》的茶道精髓。
当“酸哥”的醋香漫过古街,
遇上“甜妹”的酱味飘向湖边,
让我们于9月20日用90分钟,
看这对“CP”如何踢出
自带舌尖香气的新篇!
▲长按识别“苏超一码通”,了解免费游园、特惠住宿详情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赛事详情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