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香,海门有戏!
来源: 海门发布
2025-09-18 16:02:00
你是否也渴望这样一座城?它不以标签定义自己,却在自然的呼吸间,积淀下千年的底蕴;它不追逐转瞬即逝的热闹,却在平凡的街巷里,氤氲着动人的烟火。
如果是,那么,你总要来一次海门。不必做太多的攻略,只需用脚步、味蕾与心灵慢慢探索,这座“宝藏城市”自会带给你无穷惊喜。
“没想到晚上出来逛街,还能看到这么专业的演出,孩子看得入了迷,还跟着节奏拍手!”夏夜的师山广场,市民李女士带着女儿看完南京艺术学院的惠民演出后,忍不住在朋友圈分享现场视频。这热闹的一幕,正是海门“茉莉花开・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行动的生动缩影。
民生幸福与城乡发展,为基层文化生态注入持久活力。
盛夏的大有境商圈,以往的商业喧嚣被悠扬的民乐声取代——南京艺术学院师生带来的文艺演出,让这里变身“艺术剧场”。《无问西东》的深情、《海芋恋》的浪漫、《找自己》的活力……一首首风格各异的歌曲接连唱响,赢得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场演出不仅吸引超千人次驻足,更悄然改变着市民的消费习惯:不少人看完演出后,顺势走进商场购物、用餐,“先赏艺再消费”成了新潮流,真正实现“艺术进商圈、人气变商气”的良性互动。
7月12日,作为“风从海上来”上海优秀公共文化资源走进南通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遇见海门・湖畔音乐汇”则将这种“艺术生活化”推向高潮。上海街头艺术代表人物罗小罗的演出门票提前被粉丝一抢而空,剧院外场特意架设的直播屏幕前,市民们早早占位。傍晚时分,吉他声与歌声透过音响传遍湖畔,线上直播间,评论区实时滚动着满屏的感动与赞叹:“在家也能感受到现场氛围,太值了!”“为海门的文化活动点赞,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演出”……这种“线上+线下”的传播模式,不仅打破了艺术演出的场地限制,更让高端文化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
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文化资源,引入高水平演艺团体和项目,就是要打破“艺术只在剧场”的刻板印象,让高端文化走进街头巷尾、商场湖畔,让市民在日常场景中就能触摸艺术温度。截至目前,商圈惠民演出已持续开展多场,每场都吸引超千人参与,文化“破圈”效应初步显现。
“日出东方白潮潮……”8月的海门法治文化广场,暮色刚至,海门山歌《淘米记》的熟悉旋律便已响彻夜空。年过六旬的市民张大爷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手指在膝盖上打着拍子,眼角满是笑意:“这是我们海门的老味道,听着就亲切!”
在引入外部优质资源的同时,海门始终将本土文化传承作为“文艺直通车”的核心使命。今年以来,系列文化广场惠民演出接连上演,海门山歌、民俗舞蹈、传统戏曲与现代歌舞轮番登场,每场都吸引千余名市民前来观看。舞台上,演员们用地道的海门方言演绎着家乡故事,将江海平原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娓娓道来;舞台下,老人带着孩子席地而坐,不时为精彩表演欢呼喝彩。
“既能看演出,又能感受咱海门的文化,这样的夜晚太惬意了。”看完演出的市民陈阿姨说。这些带着本土印记的节目,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间传承着江海文化的基因。海门山歌非遗传承人介绍,通过“茉莉花开·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活动的平台,本土文化节目有了更多展示机会,这种“传统+现代”的融合创新,让海门本土文化既保留了“老味道”,又有了“新活力”。
“以前要看省里的精品剧目,得特意去南通或者南京,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还能跟这么多名家近距离接触,太开心了!”7月20日晚,区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内掌声不断,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在此精彩上演,名家名段接连登场,让在场戏迷过足了瘾。
事实上,这样的“家门口文化福利”并非个例。今年5月8日至14日,海门就已积极承接省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多场高水准演出覆盖三星、余东、四甲等多个镇街,越剧、器乐、舞蹈等省级精品节目,与海门山歌等本土剧目同台展演,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省级水准”的高品质文化服务。
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会场活动在海门举办,近10万市民游客涌入现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孩子们围在摊位前认真学习;特色非遗美食摊位前,排队的市民络绎不绝……据统计,此次活动直接带动各类消费超200万元,活动全网点击量近300万。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变成了可看、可学、可消费的“生活风景”,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这些“上下联动”的资源整合模式,不仅降低了群众享受优质文化的成本,更缩小了城乡文化服务差距,让乡村群众也能同步感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第二届东布洲国际艺术节期间,市民小吴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不仅观看了多部剧目,还在艺术市集上淘到了心仪的手工艺品。“既能看国际大戏,又能逛艺术市集,这个艺术节太对年轻人的胃口了!”10天时间里,来自11个国家及地区的32部剧目轮番上演,超150场的展演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与游客,不少周边城市的粉丝专程来海门“打卡”,文化消费热潮持续升温。
如果说国际艺术节点亮了城市的“文化名片”,那么正余镇王灶河老街的“盛夏狂欢足球夜”,则激活了乡村的“烟火气”。古朴的石板路上,户外搭建的LED高清大屏直播苏超联赛的精彩赛事;热闹非凡的夜市里,琳琅满目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以前老街晚上冷冷清清,现在有了这些活动,人气越来越旺,我家小店的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一倍。”老街商户李老板笑着说。
从商圈到景区,从城镇到乡村,海门通过“茉莉花开·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活动不断拓展文化空间,推动文化与商业、旅游深度融合。这种“文化+”的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商圈因文化活动提升客流,乡村因文化体验吸引游客,老街因文化氛围焕发活力。截至目前,“茉莉花开・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已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500场次,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
下一步,海门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让文化惠民的种子在东洲大地生根发芽,为人民群众编织更丰富、更优质、更便捷的“精神文化网”,以文化之力点亮美好生活新图景,书写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施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