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省主流媒体走进盐城,解码高水平开放“盐”值密码!
来源: 盐城发布
2025-09-19 21:54:00
黄海潮涌,开放风劲
四海客至,机遇如澜
盐城
在金秋九月再度成为
开放合作的高光舞台
9月19日至20日
知名跨国公司和重点商协会、机构
汇聚盐城
参加“跨国公司江苏行——
盐城零碳产业园国际合作交流会”
共探绿色发展新机遇
2025全球滨海论坛紧随其后
将于9月24日至25日隆重召开
共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举措
两大会议接连启幕
凸显盐城
在国际合作与绿色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也为观察
“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口
9月17日至19日
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央视等25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的50余名记者走进盐城,开展“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他们以笔和镜头,记录这座城市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创新思路、生动实践与先行经验。
创新涌动
竞逐全球新蓝海
今年4月,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铁路12306同步推出“宠物托运”功能,实行“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
高铁宠物托运,用的究竟是谁家的箱子?
9月17日下午,采访团首站来到高铁宠物运输专用箱供应商——江苏中恒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这款宠物箱专为高铁运输环境研发,采用环保材料制造,内置新风系统,可实时监测温湿度、空气含氧量等数据,并传输箱内画面,全面保障宠物运输途中的安全与舒适。”公司董事长助理仓茜介绍。
随着宠物经济持续升温,中恒宠物凭借先进技术与成熟产业体系,积极竞逐海外宠物市场新蓝海。“产品已销往欧美、亚太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位居国内同行前列。”仓茜向采访团介绍,公司先后在比利时布局跨境电商,在柬埔寨建设生产基地,均已实现正常生产经营。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中恒宠物充分发挥省级研发平台及上海研发分中心优势,不断推出绿色化、智能化产品,增强海外市场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境内外有效授权专利525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实用新型专利229件、外观设计专利256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仓茜说。
“中恒宠物将科技研发与宠物真实需求紧密结合,跳出‘价格战’泥潭,构筑专利‘护城河’,讲述了最动人的中国制造进阶故事。”科技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张晔不仅是科技记者,也是“铲屎官”。在他看来,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需要更多像中恒宠物这样的技术驱动型企业。
开放载体
汇聚国际新动能
在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持续彰显。与韩国隔海相望的盐城,是中国对韩开放的重要门户。
“SK为何选择落户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除MFN之外,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提供了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惠政策?”
“中韩(盐城)产业园在产业技术工人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9月18日上午的座谈会上,采访团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韩办、韩资园管理办、新能源园区管理办、盐城综合保税区有关负责同志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作为国家层面推动中韩合作的创新举措,中韩(盐城)产业园坚持开放与创新互促并进、产业与城市双轮驱动、改革与服务相辅相成。目前,园区累计吸引落户韩资项目975个,总投资126亿美元。
“盐城的对外开放程度超出我的预期。”《北京周报》记者彭家蔚表示,随处可见的韩语标识、外卖平台上的地道韩餐,都让人真切感受到中韩合作在这座城市留下的深刻印记,也体现出盐城在产业布局、城市管理和政务服务中的开放格局。
“上次来盐城采访了中华麋鹿园,绿色、生态、低碳是我对盐城的第一印象。”此次主题采访活动中,再度来盐的新华日报社交汇点新闻主持人董双深入企业车间、产业园区。
走进佛吉亚(盐城)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机械臂灵巧舞动,AGV物流机器人精准配送,智能化生产图景跃然眼前。
“面对成本重构与技术迭代,佛吉亚首创生成式AI赋能冲压换模,应用EOL噪音测试系统,实现精密制造更高效、更绿色,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是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新华日报社经济部记者姚政宇说。
向海图强
拓展蓝色新空间
装载、旋转、卸粮,数只巨型抓斗高效运转,粮食如“金色瀑布”倾入船舱……9月18日下午,盐城港滨海港区泊位上,“和谐发展1号”货轮正在进行粮食装船作业,即将扬帆南下,直航广东。
近年来,盐城港立足“一港四区一网双核”定位,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提升设施能级、拓展航线网络,已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个,其中5万吨级及以上13个、10万吨级及以上2个,开辟国内外航线63条,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
目光向南,两排白色巨型储罐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蔚为壮观。816米长的栈道码头,一端连接浩瀚黄海,一端对接LNG储罐。远渡重洋的液化天然气在此储存,再通过管网和槽车输送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
“这是中海油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能源枢纽站,拥有4座22万立方米和6座27万立方米的LNG储罐及配套设备。9月初,累计接卸LNG已突破760万吨。”中海油江苏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肖宗元介绍,盐城“绿能港”项目对加快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0座LNG储罐一年可以释放出大量冷能。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以LNG冷能交换中心为枢纽,探索打造“绿电+冷能”产业链,并向冻干果蔬、冷水鱼养殖、冷链物流、冰雪旅游、海洋算力等领域拓展。
“LNG冷能的开发、利用一直是业界难题,盐城积极布局LNG冷能下游产业的创新实践让人眼前一亮。”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记者李健直言。
“两天时间,一路走访、一路惊喜。外贸企业活力迸发,合作园区硕果累累,海洋经济潜力无限,让我感受到了盐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劲势能。”董双再一次刷新对于盐城的认识。
来源 |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现代快报
记者 | 曾浩然/文 王海婷/部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