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何以长江”数字艺术展常州启幕,沉浸式“数字漂流”激活长江文化新体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0 00:39:00

9月19日,“何以长江·延陵赋——数字艺术里的江与城”在常州博物馆隆重开展。作为“何以长江”数字巡展的首站,这也是常州博物馆首次推出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展览深度融合常州本土文化,以“美、酷、潮、炫”的数字语言,带领观众步入一场贯通全感官的“长江漂流”之旅,诠释长江与常州城市发展的千年联系,为市民带来一场限定式的在地文化盛宴。

本次展览由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常州博物馆、江苏有线、麦塔维艺术科技、格兰莫颐文化集团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常州作为长江文明与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凭借长江、太湖和大运河交汇的独特地理文脉,成为诠释“长江基因”的理想起点。展览将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的自然与人文浓缩于一厅,构建起一个可呼吸、可流动、可感知的数字文化现场。

展览以“江源启境”、“江河汇秀”、“中吴要辅”三大篇章为主线,贯穿八大文化维度。在“江源启境”中,观众仿佛与诗人苏轼一同穿越长江上下数千里,步入《长江·共潮生》诗词元宇宙,甚至一秒钟沉浸江底、仰望雪山,感受浩瀚宏大而又充满诗意的长江生命历程。该作品以数据可视化手法构建出壮阔的长江文明图景,诗句如流水般涌动,视听双感沉浸,唤起人们对母亲河的共通记忆。

“江河汇秀”则聚焦生态与诗意。其中,《Aquatics・Yangtze River》互动装置最受喜爱——观众可通过调节体型、颜色、纹样等参数,实时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江豚”,看着它在投影长江中自在游动,体验生态共情。《源・域》则通过3D微缩景观,呈现白唇鹿、朱鹮、江豚等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传递出强烈的保护意识。在“春江花月夜”的沉浸式场域中徜徉,观众仿佛置身诗意长江。

第三篇章“中吴要辅”深度融汇常州本土文化。《锦绣龙城》将国家非遗“乱针绣”以生成艺术重新演绎,用算法模拟运河三次改道的历史,在数字网格中绣出一幅流动的城河长卷;《龙城方言》则巧妙结合足球竞技游戏,邀请观众用常州方言完成挑战,“为城市赢回笔画”,在趣味互动中传承地方语言文化。

现场更设有高互动性环节:“长江基因”身份测试吸引观众收集基因碎片,解锁如“龙城守护者”“雪境诗人”“鲟”“龙”“雉”等专属文化身份,增强参与感和仪式感。展览期间,市民还可参与“何以长江×常小豚”联名透卡打卡,在虚实交汇中感受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何以长江”不仅是一场数字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文明源流的当代叩问。策展团队表示,希望打破以往纪录片式的单一叙事,用更年轻化、互动化的语言,连接每个人与长江的情感记忆,尤其是让青少年在沉浸体验中理解长江文化的当代价值。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至12月14日。未来,“何以长江”数字巡展还计划走向更多城市,以数字为舟、文化为桨,持续书写中华民族与母亲河之间的时代故事。

张春艳 文 史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