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拉家常”讲法律,“心贴心”传情理,“算账法”解纷争,这里的“老法官工作站”被群众点赞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1 16:42:00
9月17日一大早,扬州市中院退休法官、市离退休法院工作者协会会长王正,走进位于经开区扬子津街道办事处一楼的老法官志愿服务工作站。这天是他在工作站值班的日子,当日为4位市民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9月21日采访了解到,去年9月,市中级法院机关党委与扬子津街道党工委、市离退休法院工作者协会与扬子津街道办事处分别签订结对共建框架协议,“老法官志愿服务工作站”在此设立。工作站运行一年多时间,20名退休法官轮流“坐班”,充分发挥审判和群众工作经验优势,满足群众“简、快、好、省”的多元司法诉求。
揭牌成立
据介绍,老法官志愿服务工作站目前为每周一、三上午接待市民来访。老法官志愿者们摒弃生硬的法言法语,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解法律,用“将心比心”的态度传递情理。“多亏老法官调解,及时化解了矛盾,我们邻里关系又和好了。”市民赵女士近日接受电话回访时说。原来,前段时间,赵女士受邻里纠纷困扰,向该站反映,楼上住户小孩在家打闹嬉戏,噪音让全家人不堪其扰。接待的老法官邱世国经了解得知,楼上住户有一对双胞胎孩子,未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孩子顽皮好动是天性,建议你和楼上邻居协商解决,避免激化矛盾。”法理与温情交织,老法官耐心劝说赵女士,并给她算诉讼经济账、讲法律风险账、谈邻里情谊账。经过邱世国所算的“三本账”,赵女士回去后便和邻居沟通,还邀请邻居实地体验孩子嬉戏打闹的动静。邻居也意识到了问题,从那以后早晨6点多就将双胞胎带出去玩耍,直到上午9点多才回家,同时还在地板上加铺了厚垫子。至此,这起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排忧解难
老法官们对记者说,调解就像老中医问诊,既要懂法理“药方”,更要会“把脉”人心。有人需普法明理,有人要耐心倾听。老法官们运用半辈子积累的工作经验,客观分析纠纷的症结,耐心解释法律政策的规定,热情指引解决问题的办法,多数来访者受到启迪,满意而归。
据了解,一年多来,工作站共接待群众咨询145批次,服务超200人,解答了劳动争议、工伤认定、邻里矛盾、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问题。扬子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冰介绍,“老法官志愿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退休法官、老党员、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为基层治理注入“银发”动能。老法官志愿者们找准找实司法服务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主抓手,打造出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近期,老法官志愿者多次接待了市民郭某,其于15年前拿到住房之初,安置方将他家的车库电表与其他住户车库电表接错了,后因其他住户出租车库产生大额电费才发现问题。老法官告知郭某,可通过打官司维权,但郭某称不愿与其他住户打官司。经老法官提议,这起纠纷由所在社区出面协调,最终在派出所参与下,由物业公司对两家错接的电表进行互换,圆满化解了矛盾。
记者采访了解到,工作站还建立了“线上+线下”双渠道预约机制,针对不同类型需求,分类响应。老法官们不仅在工作站“常坐诊”,还主动走出站点、走进网格、走进百姓家。王正说,对于从事了半辈子法律工作的退休法官而言,将专业法律服务直接送到群众身边,是他们所热爱的事业的延续,更是充实、愉悦的获得感。通讯员 罗天宇 张瑾瑶 黄静 学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