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起敬|22年造“天眼”、1731克月壤:科学家精神如何影响00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3 15:01:00
近日,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江文群主讲的《22年造“天眼”、1731克月壤:科学家精神如何影响00后?》专题讲座在鼓楼实验小学举办。讲座以钱学森、南仁东、邓稼先等科学家的事迹为案例,系统阐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大科学家精神,为家庭教育注入新的理念与实践路径。
讲座以“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1949年牵头撰写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为切入点,重现了钱学森等24位学者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归国的历史场景。“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江文群引用钱学森的誓言,强调家庭教育中需融入家国情怀,引导孩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她指出,李四光、邓稼先等科学家用行动证明,爱国精神是突破困境、创造奇迹的内在动力。
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研制核武器、陈学俊变卖上海房产举家西迁的故事,诠释了科学家“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江文群指出,家庭教育需传递“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观,让孩子理解责任与担当。而在“嫦娥五号”取壤与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数万名科技工作者跨领域协作的案例,则展现了“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融入团队、跨界整合的人才。”她说。
华罗庚“双肩挑”育人理念与苏步青“培养学生超过自己”的实践,成为讲座的点睛之笔。江文群提出,家长应效仿科学家“甘为人梯”的胸怀,为孩子搭建试错平台,同时注重代际沟通中的精神传承。“科学家不是孤立的天才,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攀登者。家庭教育亦需构建这样的支持生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