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连云港推广“四水四定”亮点经验 ——谱写水资源“约束”变“保障”新篇章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3 19:13:00

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四水四定”试点建设现已近尾声,亮点经验层出不穷。连云港市全面总结提炼经验举措,在全市范围推广实施,走出了一条变水资源约束为水资源保障的新路径。

农业灌溉“新技能”

今年入秋以来,持续高温少雨,东海县强化尾水利用,全力应对严峻旱情。白塔埠镇农田灌溉尾水循环利用试点区,尾水循环灌溉达4次,每次亩均灌溉用水约140立方米,据统计,仅白塔埠镇就节约新鲜水约450万立方米。

2024年,东海县投资3760万元实施农田尾水治理试点项目,创新采用循环泵站、智能节制闸等先进灌溉设施,构建“尾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的综合利用体系。在白塔埠镇8000亩试点区,新建10套智能一体化闸门系统,修缮6座泵站,扩容疏浚主要灌溉渠道。东海县农田尾水循环利用项目全面运行,在缓解旱情保障灌溉的同时,全县节水约5000万立方米。同样先行先试的赣榆区,2024年实施了范河灌溉片区农田退水治理项目,涵盖青口镇、沙河等6镇18个片区,覆盖面积近30000亩。

连云港市总结东海县、赣榆区经验,制定《连云港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细化实施方案》,以制度机制为抓手,全面推广农田退水循环利用举措,灌云县五图河农场、灌南县新集等4镇、海州区板浦等2镇相继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覆盖面积已超20万亩,显著减少用水总量,提升用水效率,为地区的产业发展节约出宝贵的用水指标空间和优质水资源。

再生水利用“新赛道”

今年8月,连云港港口集团与光大水务(连云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光大水务通过铺设约10公里管网将达标再生水(近期规模每日4万吨,远期规模每日8万吨)输送至港口集团用于喷淋,并逐步向城市绿化、市政杂用和工业用水领域拓展。

此外,徐圩新区正推进每日5万吨高品质再生水处理回用项目建设,建成后可向田湾核电站供应脱盐水用于蒸汽生产。灌云县临港产业园胜海水务再生水厂也在加速建设,2026年建成后年处理能力可达1095万立方米。连云港市再生水厂已形成“南北中”建设网络新格局。

再生水利用的快速发展,标志着非常规水源已实实在在纳入连云港市水资源统一配置,切实分担了常规水源的供水压力。“四水四定”的制度优势,正推动连云港向“多源共济”迈出新的步伐。

西部岗岭“解渴”“新路子”

西部岗岭地区是我市水资源配置的难点,约束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市水利局专门组织开展“西部岗岭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研究”,多次赴东海、灌云、赣榆等地岗岭地区实地调研,与基层干部和当地农户深入交流,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经研究,提出完善蓄补水工程体系、实施农村田间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区域灌溉保障能力的“开源”工程;以及提出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节水增效的“节流”措施。研究成果将作为“十五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全面提升西部岗岭地区抗旱保供能力。

西部岗岭地区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新路子”,遵循“以水定地”原则,开拓新路,变约束为保障,促进区域水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

连云港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四水四定”,从城市到乡村,从农业到工业,正走出一条具有港城特色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下一步,连云港将继续锚定“四水四定”,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筑牢水资源安全防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通讯员 张义祝 黄涛 徐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