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镇江市诵读大赛,中山路小学汪沫阳同学斩获一等奖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7 14:25:00

扬子晚报网9月27日讯(通讯员 吴永平 汪宏桥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中秋雅韵漾京口,少年声情颂祖国。9月26日下午,镇江市“京江明月中秋韵”诵读大赛圆满落幕,来自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的汪沫阳同学凭借对路遥作品《我的祖国是什么》的精彩演绎,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小学组特等奖,用清亮童声为国庆、中秋双节注入浓厚的家国情怀。

现场

比赛现场,汪沫阳同学身着整洁演出服,眼神坚定而明亮。当背景音乐缓缓响起,他以饱满的情感开启诵读,“我的祖国是什么?是敦煌飞天的曼舞轻歌,是西湖断桥的断桥残雪……”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文字,在他抑扬顿挫的语调中被赋予了鲜活生命力。时而激昂高亢,展现祖国山河的壮阔磅礴;时而轻柔舒缓,诉说对故土家园的深切眷恋,精准的节奏把控与情感转换,让在场评委与观众仿佛沉浸式走进文字描绘的家国画卷。

现场

更令人称道的是,此次诵读的视频配合堪称“无缝衔接”。视频画面随着文字内容同步切换:当读到“长城蜿蜒”时,屏幕上浮现出万里长城的巍峨雄姿;当提及“江南水乡”,潺潺流水与乌篷船的景致便映入眼帘。动态的视觉呈现与汪沫阳的声音演绎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不仅让《我的祖国是什么》的内涵更易被感知,更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诗画交融”的独特魅力,直观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能在国庆、中秋双节这样充满团圆意蕴的日子里,用诵读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我特别开心。”赛后,汪沫阳难掩激动。据其指导老师介绍,为了呈现最佳效果,汪沫阳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打磨:逐字逐句揣摩文本情感,对着镜子练习肢体语言与眼神表达,还与视频制作团队多次沟通画面细节,从语速快慢到镜头切换,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这份对作品的敬畏与对细节的执着,正是他斩获佳绩的关键。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汪沫阳个人努力的肯定,更展现了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在美育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上的丰硕成果。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汪沫阳这样的少年,以青春之声为笔,以文化自信为墨,书写新时代青少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