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海州“三位一体”服务暖新 新就业群体变身“城市合伙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9 19:25:00

“多亏了‘社区兼职网格员联络群’,能第一时间联系住户扑灭火源!”连云港市海州区快递小哥孙绪韦收派件时发现居民家起火,通过新就业群体专属治理通道及时处置,避免重大事故。这正是海州服务新就业群体、推动其从“被温暖者”变“城市合伙人”的缩影。

近年,海州聚焦骑手、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以“织密服务阵地、创新协同机制、做优保障体系”构建“三位一体”服务新格局,既为他们打造“累了能歇脚、烦了能解忧、学了能成长”的暖心港湾,更激发其融入城市、参与治理的热情,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筑巢暖“新”:从“风餐露宿”到“此心安处”

“我们对电瓶车换电需求高,能不能在站点附近加设换电设施?”在朐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新就业群体座谈会上,骑手们纷纷对驿站建设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议。

海州区围绕新就业群体“工作地、居住地、歇脚地”,持续优化站点布局,坚持以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来升级服务阵地:目前建成“红韵·小哥”、“红韵·悦行”等6个行业综合驿站、219个社区“红韵・暖新”驿站、41个“暖新小屋”,还联合筛选21家餐饮企业增设“红韵・暖‘新’”食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10余种平价套餐,真正实现“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累了能休息、伤了能急救”。今年以来,全区服务矩阵已开展活动150 余场,服务超8000人次,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

服务惠“新”:从“跑腿找人”到“一站解忧”

“之前遇到劳动纠纷不知道找谁,现在在驿站休息时就能得到法律援助,心里踏实多了。”快递小哥张昊的感慨,道出了海州区服务惠“新”机制优化带来的真切变化。

为破解新就业群体 “办事难、多头跑”,海州区推出“一站式”服务机制:整合司法、人社等十余家单位资源,发布 60项“服务清单”,打包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建立 “从业人员—党员—平台企业党组织—行业党委”诉求直通机制,同时完善行业党委定期走访、支部书记常态交流等制度,保障诉求“件件有回音”。

此外,该区还丰富服务供给:发布关爱新就业群体二十条措施,常态开展“暖心四季送”;通过“小哥・大集”解生活难题,设35个爱心暑托班惠及近百户;上线18类公益项目,开展“小哥健康守护行动”为326名骑手提供胃肠镜早癌筛查,营造关爱氛围。

赋能育“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

“以前是城市服务我们,现在我们也能为城市出份力!” 成为“红韵・小哥”志愿者后,快递员李师傅心态明显转变,如今收派件时会主动留意社区问题,通过“连新码”共治平台上报,化身城市管理“移动探头”。

海州区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岗位优势、融入城市发展:组建1200余人“红韵・小哥”志愿队,依托“连新码” 形成“发现问题—一键上报—接单处置—积分激励”治理闭环;目前4200余名新就业群体线上备案,239人被聘为“兼职网格员”。助农方面,引导志愿者参与“海州农产品直通车”,担任农产品推广员、递送员,近三年累计助农销货1000余吨,带动200余户增收。

为拓宽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通道,海州区还注重职业能力提升,开设“无人机配送操作”“社区应急指导员”等6类认证课程。首期56名学员中,12人获无人机驾驶执照,8人被聘为社区安全网格员,真正实现“学了能成长、干了有奔头”。

如今,海州区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成功将服务“软环境”转化为治理“硬实力”,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的“过客”变为“主人”,从“服务对象”成为“治理伙伴”,持续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 赵威娜 封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