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幕中的“电网兵团会战”——江苏送变电公司完成淮安换流站年度检修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1 12:31:00
10月1日9时36分,雁淮直流双极顺利结束24小时带电试运行,标志着由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承担的±800千伏淮安换流站2025年度检修工作圆满完成。
作为雁淮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核心枢纽,±800千伏淮安换流站全年输送电量达526.3亿千瓦时。为提升苏北地区电网在秋冬季的供电可靠性,本次检修需在9月23日至29日共7天的停电窗口期内,完成全站一次直流设备常规检修、建筑物外墙清灰、极Ⅰ换流变MR分接开关顶盖加强、直流场外绝缘专项清扫、8222BC相换流变含气量超标处理、8122BB相换流变更换等多项任务。
本次检修涵盖例行检修与多项特殊性检修项目。其中,8122B B相换流变更换是关键任务之一。换流变设备重300余吨,新换流变更换就位时公差需在1厘米以内,属二级风险作业。该任务不仅涉及大型设备吊装,还需同步进行连接线拆除、隔音板拆除等工序,任务重、难度大。团队还需并行推进两项关键关联工作:极Ⅰ、极Ⅱ低端换流变 MR 分接开关顶盖加强及8121B相换流变3台故障风扇更换。
9月24日,检修进入关键阶段。然而,检修人员在极Ⅱ低822B C相换流变例行检测中,意外发现油枕胶囊破损,亟待更换。油枕胶囊紧急更换需至少3天,团队必须在原本就紧张的7天计划内,重新统筹安排,使其与其他项目并行推进。此外,淮安地区又出现持续降雨,导致现场空气湿度居高不下。检修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专项防潮措施,为如期完工和作业安全上了“双保险”。
9月26日,细密的雨丝顺着防雨棚边缘往下淌,换流变区域泛着潮湿的气息。但检修人员却没闲着——有人在施工安排表上快速划圈,有人攥着工具袋赶往现场,步伐溅起水花带着赶路的急切,眼神却透着稳当。“别急,咱的应对方案早就备好了!”该公司现场安全员何小敏拍着年轻队员的肩膀,声音清亮透过雨声,“风雨天两步走,先抓间隙清外绝缘,再等指令吊装。”
调整方案迅速实施:清扫人员穿着雨衣,趁短时雨隙开展分段作业;换流变团队紧盯气象预报,灵活调整换流变附属设备安装作业节奏:面对风雨的双重制约,没人多说“必须按时完成”,但每一次抓紧雨隙的清扫、每一次紧跟预警调工序,都朝着“29日恢复供电前全面完成检修”的目标迈进——既保护检修人员安全,更要守住秋冬保供的承诺。
此次检修现场实行分区管理,按功能划分为直流场、阀厅、换流变、交流滤波场、500千伏GIS、接地极六大区域。在人员与设备配置上,各区按需投入核心力量,共投入240人、吊车3辆、斗臂车18辆、平台车7辆。同时,推行网格化管理,用定置化马甲区分人员职责及对应作业区域,确保分工明确、管控无死角。
党员在检修一线发挥了重要带头作用。在台风天吊装换流变时,党员吴文鹤带头值守;油枕胶囊破损后,党员潘光臻严把控滤油环节;故障风扇更换时,党员韦旻生紧盯紧每一步操作。青年党员陈振飞和耿晓铭分别在交流滤波场和直流场区域,监护清扫工作。党员们以“冲锋在前、守土尽责”的担当,把保供电的初心落实到“拧螺栓、盯参数、抢进度”的实际行动中,为240人的检修队伍树立了榜样。
在交流滤波场与GIS区域,“大兵团协同”优势尽显:检修人员依“网格化”分组,同步推进开关间隔 GIS 设备与交流滤波器的检修消缺,各组高效联动、配合默契。“以往类似工作要7天,这次靠设备错峰协调、人员轮班协作,6天就拿下!”该公司现场监护人张振瑜笑着说,嗓音微哑却满是干劲。
本次检修,江苏送变电公司百余名检修人员协同作业,几十台车辆精准配合,完成例行检修项目10项,特殊性检修项目4项,消缺项目26项,精益化整改项目3项,隐患治理项目4项,重点检查验证项目22项。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从换流变的细致排查,到直流场的全面清扫,再到GIS深度“体检”,检修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于9月29日如期完成全部任务。此次检修为区域电网迎峰度冬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也为长三角地区的电力供应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史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