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芭蕾舞剧《百合花》回故事发生地海安深情上演 千余名观众热泪盈眶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2 18:19:00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吴佳笑 朱亚运)10月11日-12日,改编自茹志鹃同名小说的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海安大剧院连演两场,共1740名观众现场观演,场场座无虚席。当终幕灯光渐暗,观众们不约而同起身,用热烈的掌声为舞蹈演员们喝彩。

《百合花》的故事扎根于苏中战役的烽火岁月,海安便是该小说故事的真实发生地。故事讲述年轻的解放军通讯员到农村借被子,初遇待嫁的农村新娘“新媳妇”。初见时,通讯员带着军人的羞涩与任务的急切,新媳妇则怀着对陌生人的拘谨与对自家新被的珍视,两人因“借被”产生交集。随着剧情推进,新媳妇从最初的犹豫,到目睹通讯员奔赴前线的坚定身影后,主动将绣满百合花的陪嫁新被送到部队;而通讯员也在战火中展现出舍生忘死的担当,最终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新媳妇含泪将那床缀满洁白百合的被子,轻轻盖在牺牲通讯员的身上时,百合花瓣仿佛在战火中静静绽放,舞台下不少观众红了眼眶。

“完全被感动了!从没想过芭蕾舞剧能把中国革命故事讲得这么动人。”专程从南通赶来的青年教师李玉雯眼里闪着泪光“新媳妇把最宝贝的百合被盖在战士身上,我身边的观众都在悄悄抹泪,那种人性的温暖太有力量了。”

这部原创芭蕾舞剧由上海芭蕾舞团主导创作,南通及海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创投,自2024年7月在上海首演以来,便以细腻的叙事与优美的舞姿好评如潮。此次回到小说故事的发源地海安,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回乡”,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舞台上没有硝烟弥漫,却通过演员细腻的肢体语言,将战争的紧张感与人性的柔软交织,战士们冲锋时的坚毅,在足尖的跳跃与肢体的舒展中,化作一幅有温度的时代画卷。

“三年来,我们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季萍萍介绍,从双人舞的托举力度,到新媳妇眼神里的情绪转变,团队都力求精准,“我们想让观众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普通人的善良与坚守,和英雄的壮举一样闪耀。”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百合花》自2022年入选全国高中语文教材后,成为无数青少年感知革命精神的窗口;2025年恰逢作者茹志鹃诞辰100周年,芭蕾舞剧的创排与巡演,更成为对这份文学遗产最深情的致敬。“语文课上读《百合花》时,我就想象过新媳妇和通讯员的样子,今天在舞台上看到他们‘活’了过来,特别激动!”高二学生王浩然难掩兴奋,看完这场舞剧他对家乡的红色记忆有了更鲜活的感受。

据了解,此次海安两场演出的门票,早在半个月前就已售罄,不少观众正是被“家乡故事+芭蕾艺术”的独特组合吸引。此次演出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南通接轨上海、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通积极与上海等地的专业院团合作,围绕红色文化与市场需求,引入高水平文艺作品,推动“文商体旅”深度融合。

随着海安演出圆满落幕,芭蕾舞剧《百合花》即将开启全国巡演之旅。这朵从文学土壤中绽放的艺术之花,将带着战火中的温暖与力量,在更多城市的舞台上,继续传递人性的光辉与革命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