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深夜组团进山捉金蝉,记者亲历:一小时逮7只,还被蜈蚣“截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2 19:34:00
“一小时才逮到7只,还被蜈蚣截和1只!”夏夜的山林本应该静谧,但南京市江宁区石塘竹海的夜晚却热闹非凡。成百上千的市民打着手电筒、拎着塑料桶,漫山遍野“捉金蝉”。随着金蝉价格涨至1.3元一只,每晚都有众多市民进山“淘金”,有经验的村民一晚能赚上千元。山村秒变“夜市”,记者深夜探访,背后藏着怎样的乐趣与商机?
7月1日晚上七点半,记者刚到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村村口,便被一处热闹的小摊吸引。一位村民带着孩子蹲坐在路边,面前摆着刚捕获的金蝉。“一块三一个,十只一堆,都是刚捉的。”村民的吆喝声引来不少路人驻足围观,人们三三两两地围拢过来。
记者沿着山路往石塘竹海深处走去,发现路边停满了苏A、皖E等牌照的私家车。不少车主直接把车停在路边,拎着工具就加入了“摸蝉大军”。夜色中,有人打着手电筒仔细搜寻,也有人提着塑料桶来回走动,桶里已经装了半桶金蝉。还有人嫌山下收获少,干脆沿着小路往山上爬。记者往山上望去,整座山上都是晃动的光点。
记者也加入了“捉蝉大军”,发现原本的小路被踩得泥泞不堪。刚想爬上一个半米高的坡,脚下一滑,差点摔个跟头,水桶里的水都洒出来不少。试了两三次才勉强爬上去。山坡上横七竖八地倒着不少枯竹子,竹枝又尖又硬,稍不注意就会划伤。竹子上还时不时窜出几条蜈蚣,看着怪吓人的。
记者在竹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眼睛被咸涩的汗水浸得睁不开。找了5分钟,好不容易在一根竹子底下发现一只金蝉。又猫着腰在竹林里转悠了十多分钟,在一堆枯死的竹子上又找到两只。此时,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黏腻地贴在身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滚落到枯死的竹子上。旁边一位村民笑着说:“你们来得太晚啦,早被前面的人摸得差不多了!”
记者下山时发现,进山的路已经热闹得像赶大集一样,车来人往,把石塘竹海的夜晚搅得热火朝天。路边支起了不少小摊,当地村民趁机做起了生意。“矿泉水3块,大桶泡面6块!”一位摆摊的村民告诉记者:“一晚上能卖个十几瓶水、几桶面,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看来这捉蝉的热潮,不仅让市民玩得开心,还给村民们带来了额外收入。
“这附近哪里金蝉最多啊?”记者买了3瓶矿泉水,顺便向摆摊的村民打听。“周围山上到处都是!”她热情地指路。记者随即转战到旁边的小山,没想到这边的山路更难走。这里杂草丛生,几乎无处下脚。天色越来越暗,手电筒的光线里,看到的都是已经蜕完壳的蝉。好不容易发现一只,仔细一看,竟然被蜈蚣吃掉了一半。就在记者继续寻找时,手电筒突然没电了。无奈之下,只好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下了山。
晚上9点半,记者回到石塘村村口时,这里已经热闹得像个夜市。路边停满了车,人群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当地城管队员都来维持秩序。不少村民正叫卖着刚捉来的金蝉,还有人提着大水桶在“扫货”收购。
有几位村民手里举着金蝉花在兜售:“要金蝉花吗?便宜卖!”记者打听了一圈行情:没蜕壳的金蝉最贵,1块到1块3一个;已经蜕壳的稍微便宜点,8毛到1块;金蝉花最实惠,5毛钱就能买一个。这价格,跟菜市场卖菜似的。
有位村民一口气卖出了300多只金蝉,他乐得合不拢嘴道:“我下午5点就进山了,卖完这批还得再去!”看到记者的打扮,他热情地提醒道:“你们是来体验捉金蝉的吧?晚上进山可得注意安全啊!不仅要提防蛇和蚊虫,最好结伴而行,千万别一个人往山里钻。”
在一位大爷的摊位前,记者一口气买了26个金蝉花,按说该付13元,可大爷爽快地只收了10块钱。“这都是自己上山挖的,不值几个钱,多出来的就当送你的伴手礼啦!”大爷一边掏出红色袋子打包,一边笑着提醒道:“金蝉花很好,适合炖汤,但千万不要多吃,尤其是对于蛋白质过敏的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张昊 王夕悦
视频剪辑 乔文飒(实习)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