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快乐送水工| 六旬退役老兵变身助老送餐员 连续7年每天爬楼百级送“暖心饭”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6 17:50:00
35℃高温下,63岁的退役军人丁敬雷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街头巷尾,保温箱里装着10余份热腾腾的饭菜。作为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唱经楼社区的助老送餐员,他和老伙伴们七年如一日,每天爬数百级台阶,为20多位高龄老人送餐。
7月15日上午,扬子晚报2025第九届“快乐送水工”公益活动第二站,携手爱心企业江苏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走进唱经楼社区,为社区银发助餐点的助老送餐员等工作人员送上纯悦瓶装饮用水和雪菲力盐汽水,传递一份“清凉”,表达一份敬意。
不到10点,丁敬雷就出现在唱经楼社区银发助餐点。烈日炙烤着柏油路面,蒸腾的热浪让空气都变得黏稠。10点20分,他和志愿者们开始分拣餐食。“得抓紧时间,饭菜要趁热送到老人手里。”
10点43分,室外温度超过35℃。丁敬雷仔细检查好保温箱,将头盔往汗湿的头发上一扣,“咔嗒”一声扣紧搭扣。电动车启动的瞬间,热风扑面而来,但他早已习以为常。这条送餐路,他已经走了5年。
“您好,您家的饭菜到了。请拿好,小心慢用。”10点52分,丁敬雷准时来到同仁街小区,轻轻敲开了某栋楼3楼曹爷爷家的门。86岁的曹爷爷见到熟悉的身影,脸上立刻绽开笑容。“快进来坐!”曹爷爷接过餐盒后乐呵呵地说,“你们送餐服务真没得挑,饭菜味道好,分量也足,我和老伴都特别满意!”不过,他也笑着提了个“甜蜜的烦恼”:“就是这菜量实在太大了,我们老两口吃不完啊!”丁敬雷认真记下老人的建议,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们说,明天见!”
10点56分,丁敬雷的身影准时出现在88岁宁奶奶的家门口。“宁老师,您的午饭到喽!”他轻叩房门,声音里带着熟悉的温暖。宁奶奶笑盈盈地接过餐盒后说:“这送餐服务可帮了我们大忙!”老人掰着手指细数好处:“你看,他们每周提前就定好菜单,顿顿准时送到,刮风下雨从不耽误。这大热天的,真是辛苦他们了!现在吃饭再不用操心,心里踏实多了。”说到动情处,宁奶奶眼眶微湿:“这些送餐员啊,比自家孩子还准时呢!”
这样的温情场景,每天都在丁敬雷的送餐路上重复上演十多次。丁敬雷既是光荣的退役军人,也是唱经楼社区银发助餐点的“大管家”。“现在每天要送20多户,助餐点还有七八十位老人来吃饭。”十二点半,丁敬雷忙完了所有的工作,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告诉记者。面对持续的高温“烤”验,他和送餐团队的战友们主动增加人手,从两人增至三人,确保服务不打折。“再热也不能让老人们饿肚子!”说这话时,这位老兵的眼神依然坚定如初。
“我们年纪大了,夏天爬楼确实吃力。”丁敬雷坦言,有些老人住在6楼、7楼,但团队从不拒单,“我们会安排相对年轻的队员送高层,我今年63岁,还算‘年轻力壮’的!”尽管送餐不易,但丁敬雷却始终心怀温暖:“高温天我们辛苦,但老人比我们更难,能多帮一点是一点。”令人动容的是,他每天送完其他老人的餐食后,才会给自己的母亲送餐。“做这件事,既是对社会的爱心,也是对家人的孝心。”朴实的话语里,是他最真挚的坚守。
记者注意到,新街口街道唱经楼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亚蓉也经常会陪着丁敬雷等助老送餐员上门送餐。她一边仔细询问老人“饭菜合不合口味”“空调够不够凉”,一边顺手帮居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从检查燃气安全到代买日常药品,事无巨细都记在她的心头。
“我们社区约有15000名居民,其中老年群体超过5000人,其中不少是独居、空巢老人,夏季尤其需要重点关注。”据黄亚蓉介绍,社区组织24名工作人员和30多名志愿者,在高温天气加强走访,及时了解长者需求。同时,社区助餐点配备7名工作人员,其中3名专职送餐员每天在午餐时间点,为行动不便的长者送餐上门。她表示,目前送餐和堂食服务已基本覆盖社区需求,未来还将继续优化,让老年居民“食”有所依、安心度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 陈慧
视频剪辑 实习生 乔文飒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