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本周末超前点映!
来源: 南京日报
2025-07-17 09:55:00
“一会儿镜头对着你们的时候,都给我笑!脑子清楚点。”在电影《南京照相馆》“日军的谎言”预告中,翻译王广海(王传君 饰)充满威胁的指令,瞬间将观众的视角拉入1937年被虚伪与恐怖笼罩的寒冬。
日前
由南京电影协会协助拍摄
傅若清任总监制
申奥执导的电影《南京照相馆》
宣布提档至7月25日全国上映
目前影片已全面开启预售
并将于本周末7月19日至20日
开启全国超前点映
以小见大
几个平凡小人物凝聚南京百姓缩影
阿昌(刘昊然 饰)、毓秀(高叶 饰)、照相馆老板(王骁 饰)……在电影《南京照相馆》中,这是一群生活在南京城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原本素不相识,却因为一卷记录日军暴行的胶片意外被命运捆绑。
原来,为了换取生存机会,他们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伊藤(原岛大地 饰)冲洗底片,以获得两张离开南京的通行证——这是逃出这个人间炼狱的唯一途径。
在照相馆的暗房中,随着相纸上的影像慢慢显现,他们发现照片中每一个被屠杀的百姓都曾经是他们的旧相识:柳树巷八号的店家、电报局的李小姐、广安街37号的姜老板,甚至还有宋班长的亲弟弟。
“他误打误撞想暂时保住性命,之后逃出去。”特辑中,刘昊然还原了饰演角色邮差阿昌躲进照相馆的心理轨迹。画面中,他在暗房中颤抖冲洗底片的紧张,以及在混乱的南京街头目睹暴行时的惊恐眼神,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目睹大屠杀的恐惧。
这些人
是生活在南京城的普通百姓
这些照片
是日军暴行的自白书
更是南京大屠杀不容置疑的如山铁证
南京城破之际,这群原本只想活命而避难于照相馆的普通人,在看到日军残忍的屠杀罪证照片后发现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因此,他们的通行证指向的不仅是离开南京的方向,也是将这些血淋淋的罪证送出去的唯一希望。他们之中究竟谁能成功离开南京?他们又能否将罪证照片安全送出?
1937年12月的南京战火纷飞,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故事,也正基于此背景。“希望能通过‘照相馆’这个细微的切口,以小见大。”在谈及创作初衷时,申奥表示,他选择用几个生活于南京的普通人在大屠杀期间的遭遇串联故事,通过他们冲印底片的过程,展现一段罪证曝光的故事,把观众熟悉的历史,通过少见的视角,在大银幕上呈现。
从“想自己活下来”到“想让罪证底片留下来”,在申奥看来,这几个小人物凸显了“唤醒的力量”,这种从“求生”到“觉醒”的内在转变,是影片最动人的情感内核。
全新视角
将日军罪证公诸于世
在“日军的谎言”预告中,首次揭露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双重面孔:他们一面假扮友好、施舍食物,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亲善照片,企图用摆拍照片告诉全世界和平的假象,粉饰侵略暴行;另一面,那些记录了日军屠城暴行的照片,却被日军官方加盖“不许可”印章严禁发布与传播,妄图以此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虚伪的亲善摆拍与残忍的屠杀照片形成强烈对比。
而在“罪证曝光”版预告中,那些记录日军滔天罪行的标志性历史场景被高度还原呈现:日军进行“百人斩竞赛”后狰狞合影,炫耀“战功”;日军攻占南京城后,在城门前“胜利”留影;城内街道尸横遍野,无数百姓倒在血泊之中;大量中国百姓被日军驱赶至江边屠杀,鲜血染红了江水……
记者了解到,电影《南京照相馆》以独特视角切入,不仅聚焦罪证照片背后的故事,更揭露日军除屠杀外的文化侵略阴谋。此前,申奥透露,在大量搜集历史照片、外国记者回忆录、《不许可写真集》等资料后,发现日军在南京不仅发动武器战争、暴力屠杀,还进行了文化战争、宣传战争。
于是,影片中便表现了日军分门别类地将玉器、瓷器、字画等文物制式化地打包,准备运回日本。这种对文化的泯灭与对生命的屠戮同样残酷,《南京照相馆》用此情节展现了更多日军侵略南京背后的真相。
而影片中这群小人物,正是这段幽暗历史中的微光。正如刘昊然在解读人物时表示:“灾难时刻他们骨子里的一些东西会被激活,如果南京城变成炼狱,那生存下来还有什么意义?他们想要传递照片,也是想要传递一份希望。”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
图片、视频来源:片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