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云程营跨界“支教”:优质课程进社区暑托班是未来方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3 12:16:00

七月的南京,梧桐叶影婆娑。在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春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公益教育实践正如火如荼展开。由南京市中华中学浦口雨山中学,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贺红带领的"云程营"团队,携10名跨学科志愿者,为20余名社区暑托班的儿童打造了一场融合文学、戏剧、环保与社区关怀的成长盛宴。该暑托班由延龄荟公益组织承办,旨在为暑托班“提优”做出实践。

溯源云程:以诗为舟载童梦远航

"云程营"之名取自《楚辞·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寓意"远大征程的起点"。这支由高中生、大学生及国际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成员涵盖教育学、环境科学、戏剧表演等多领域。发起人贺红老师坦言:"我们希望打破传统支教模式,通过'社区探索+艺术创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发现中成长,在创造中担当。"

“优质课程进社区暑托班是未来方向。”贺红介绍,暑托班目前面临优质师资与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他们团队有着丰富的儿童授课经验 ,大家都愿意来一起助力暑托班的课程提升。而此次项目设计秉持"三阶成长"理念:首阶以诗歌唤醒感知力,次阶用戏剧强化行动力,终阶借社区实践培育责任感。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设计,源于团队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孩子们需要先学会感受美,才能创造美;先理解社区,才能建设社区。"来自美国丹尼森大学的教育志愿者沈哲解释道。

诗教润心:“原来创作诗歌这么的简单啊”

"红掌拨清波是骆宾王的鹅,牧童骑黄牛才是袁枚的所见!"诗歌猜猜猜环节中,王喜悦同学连续答对三题,记录表上的小红花愈发鲜艳。这种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互动游戏的设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更令人惊喜的是"烦恼变形记"工作坊。一开始大家都不会写诗歌。当沈哲展示"爸爸抽烟,风也抽一半"的童趣比喻时,孩子们的创意如泉涌:有人写"月亮是天空的纽扣",有孩子写空调也会想妈妈,还有人说“我就是乐子”。来自汉开书院的志愿者满馨怡感慨:"这些未经雕琢的表达,恰恰是最珍贵的诗意。"

戏剧赋能:哪吒新传种环保初心

原本准备的《小王子》剧本被孩子们对哪吒的热爱改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志愿者老师赵泽睿和志愿者团队连夜创作《哪吒新传之环保小卫士》。混天绫化作垃圾分类袋,寒冰术变成冻结乱扔行为的魔法,这个充满东方奇幻色彩的改编,让环保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角色竞选现场,平时腼腆的李沁霏为争取敖丙角色,模仿龙王三太子负手踱步:"我定能冻结所有不文明!"不过,饰演垃圾怪的朱景煦起初并不情愿,来自西郊利物浦的志愿者老师谢孟翰耐心地劝解他:“垃圾怪越凶,哪吒打败你时才越威风呀!你是最关键的‘大反派’!”为了让垃圾怪更神气,满馨怡还用彩色卫生袋为他DIY了一件独一无二的“鳞片战袍”。

社区探微:童眼绘就家园蓝图

在"社区小侦探"行动中,孩子们用镜头记录美好与不足:月季攀援的篱笆旁,彩色灯笼随风轻摆;而转角处的杂物堆与楼道电动车,引发殷陈哲同学提出"水泥封堵+警示牌"的治理方案。更温暖的是,当采访树下乘凉的李爷爷时,老人"退休金年年涨,日子美得很"的感慨,让孩子们在社区变迁史中感受到时代脉搏。

这些发现转化为创意行动:孩子们用气球扎成花朵送给物业人员,在徽章创作中写下"送给浇花的叔叔""致敬保安爷爷"。这种"发现-感恩-行动"的闭环设计,正是团队倡导的"微小而持续的改变"。

公益初心:跨越山海的教育接力

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星宇和来自南师附中的李彦德带领同学们排练了大合唱。尽管《夜空中最亮的星》节奏时有跑偏,但孩子们仰头清唱的模样,让家长们看到了大家的收获。

这支平均年龄22岁的团队,背后是更宏大的教育愿景。贺红老师展示着青海大通县支教时的照片:"无论在高原还是江南社区,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用教育点燃希望。"据悉,"云程营"已与全国12个社区建立合作,累计服务儿童超2000人次。

摄影、剪辑 林品闻

通讯员 王静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