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楼,半年入驻42家创业团队
来源: 南京发布
2025-08-13 22:25:00
今年1月,由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设的环南信大成果转化创新示范基地揭牌。同时启动运营的还有中国气象谷&BEEPLUS青创湾。
“开业以来,已有42家企业入驻青创湾,当中不仅涵盖气象相关企业,还有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企业。”蜜蜂科技BEEPLUS南京城市总经理李东毫介绍。
短短半年,中国气象谷&BEEPLUS青创湾已经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港湾,他们带着梦想和追求入驻青创湾,在这里,书写出人生的崭新篇章。
1
“我就是隔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的,毕业之后,我就和朋友组建了现在的公司,入驻青创湾。现在我们团队里有许多同事都是南信大的校友。”南京视研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诚勋介绍。
王诚勋的公司是一家专注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视频服务的初创企业,包括王诚勋在内的几位合伙人,均毕业于气象谷旁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凭借大学期间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公司现已拥有一批稳定客户,涵盖网络大V、知名小说网站等。
在南信大读书求学,在青创湾创业工作,王诚勋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因为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而发生太大的距离迁移,他扎根在江北、在南信大,期盼着有更多的学弟学妹可以加入团队,一起乘势向前。
2
在青创湾,同样是来自南信大创业团队的还有南京信大数字气象研究院。
“我们专注于商业气象服务,主要依托气象预报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现在他们和南信大有好几个合作项目,学校的相关科研成果可以在这里得到市场化转化。
因此,入驻青创湾,与其说是选择的结果,不如说是水到渠成。在这里,依托高校得天独厚的科研环境和人才力量,长期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让“研产贯通”真正得以落地生根。
3
“江北新区是我创业的首选地。”极能核(南京)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梅苹华直言。她此前是国内龙头服务器研发企业的高管,在行业内深耕10余年。
近日,极能核入驻揭牌仪式在青创湾举行。从最初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对接,到完成签约注册等手续,再到揭牌入驻,整个过程仅用了84天。
极能核专注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超算中心及智能计算企业,提供全栈式服务器硬件解决方案与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其核心团队拥有十余年行业积淀,曾主导多个国家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等标杆项目,累计完成超百亿规模服务器集群的全国战略布局。
“看了那么多地方,最后还是选择到青创湾。对我们公司而言,这里的优势,不仅紧邻南信大和智能制造产业园,有各种科研学术资源,有上下游企业和运用场景可以提供支撑,更是因为青创湾专业的运营和高品质配套服务。”梅苹华说。
4
对于企业来说,舒心的办公环境、自由的交流空间、便捷的管家服务都是他们选择青创湾的重要原因。
“我们倡导的bring life into work(将生活融入工作)的理念,强调将办公空间与休闲社交空间深度融合。24小时被切割为‘1/3睡眠+1/3工作+1/3生活’,在青创湾,创业者们可以实现后两个时空深度融合。”李东毫说。
自习室、路演厅、健身中心、午休室、咖啡馆、员工食堂,一应俱全,企业可以享受星级管家服务,拎包入驻。
“我们还会注重利用自身在产业孵化、企业服务领域的资源,为写字楼客户嫁接投融资、人才培训等增值服务,构建一种新的‘办公生态圈’。”李东毫介绍。
创新无扰,创业无忧。
在江北新区今年发布的《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中提出,构建“一港、一园、四基地、八街区”总体布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果转化创新街区是“八街区”之一,而气象谷青创湾是当中重要支撑,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友经济为牵引,助推校地融合发展,围绕重点产业方向招引和培育优质创业项目。
在青创湾,高校资源与产业载体进行有机嫁接,“在校学生—初创团队—成熟企业”的产学研转化模式初具雏形,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谱写和讲述他们创新创业的青春故事。
内容来源 | 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华日报、BEE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