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触目惊心!1939年刊物惊现“南京照相馆”日军暴行照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5 10:49:00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热映电影《南京照相馆》掀起了大家对历史真相的发掘热潮。电影中,很多观众记住了日军暴行照片在大后方报刊上刊载的情节。在抗战期间,大后方的新闻界登载来自南京的日军暴行照片是在什么时候?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卓然告诉记者,一位来自无锡的志愿者在上海图书馆查询到,1938年12月1日出刊的重庆《时与潮》半月刊第2卷第3期刊登了一张题为《敌人在南京的暴行》的照片。该照片上是多个遇难同胞的头骨,景象触目惊心。

这一期《时与潮》封面上标注着该杂志社的社址是:重庆米亭子16号。胡卓然告诉记者,《时与潮》是抗战期间以刊登译稿为主的时论性刊物。该刊物1938年5月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因武汉沦陷,自第1卷第5期起迁重庆出刊。因为这一刊物的稿件主要来自翻译欧美刊物,刊登的这一照片很可能也来自欧美刊物。这是目前查找到较早明确刊登来自南京的日军暴行照片的实例。

志愿者又在1939年8月14日出刊的浙江金华《大风》杂志上找到了一组题为《今日南京》的系列照片。展现的都是铁蹄下的南京景象。其中有一张标注为《南京照相店所卖的支那人头展览》照片。在该图上能够看到一排遇难同胞的头颅,十分震撼人心。

当时浙江金华没有沦陷,华东不少进步文艺工作者在这里居住和工作。社址在金华紫岩路1号的《大风》杂志就是一份宣传抗战文化的刊物。胡卓然告诉记者,《中国美术大辞典》记载,1938年,文艺家项荒途、姚思铨(笔名万湜思)等在浙江金华主编《大风》杂志。

其中,姚思铨是浙江桐庐人,青年时深受鲁迅激励和影响,逐步成长为一名进步文艺工作者。而项荒途是浙江金华本地人,1938年8月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又转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绘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回到金华,在中共浙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从事抗日文艺宣传,并且担任《大风》杂志的编辑。项荒途后于1940年参加新四军,曾经担任抗大第五分校政治教员,1943年在江苏盐城壮烈牺牲。

据考证,《大风》杂志能够刊登这些来自南京的照片,很可能是和一位名为“任重”的文化人士有关。南航金城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整理了1939年8月14日的《大风》杂志刊登的一篇署名为“任重”的回忆文章《南京去来》。该文章的内容是作者随着游击队员潜入南京后的见闻经历。

胡卓然向记者透露,几年之前曾经在1939年第4期《浙江妇女》杂志上发现了署名“任重”的通讯《南京慰安所里》。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专门报道侵华日军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通讯报道。而《浙江妇女》杂志也在浙江金华出刊,是抗战期间中共浙江省委通过地下党员办的刊物,1939年7月15日创刊。《南京慰安所里》和《南京去来》二篇文章都是作者任重从南京辗转到浙江金华之后撰写并且投稿的。“1939年8月14日的《大风》杂志既刊登了来自南京的照片也刊登了来自南京的见闻。那么,照片很可能是才潜入过南京的作者“任重”在南京城内的照相店里获得的。”

胡卓然说,作者“任重”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目前只知道,上海沦陷后坚持隐蔽战线斗争的进步文艺家金学成,笔名是“任重”。是否为同一个人,需要更多的史料佐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