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南京为14位精神障碍康复者举办夏令营:在这里找回笑容与社交勇气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3 20:57:00

“太喜庆了,比我结婚的时候还热闹!”双相情感障碍康复者王先生举着手机,兴奋地记录下水乡婚礼表演的热闹场面。在全国残疾预防日前夕,记者探访了南京市江宁区一特殊夏令营,14位精神障碍康复者在此体验“苏超”主题疗愈活动、水上婚礼、水果采摘等。欢声笑语的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去标签化”社会康复实践。该活动负责人陈沛然说:“我们不希望精神障碍康复者被外界贴上某种标签,事实上,他们经过有效康复训练,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活动现场

南京为精神障碍康复者举办夏令营

在8月25日“全国残疾预防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探访精神障碍预防与社区康复主题夏令营。初见这群学员时,他们正在等待体验景区的水上婚礼项目。从表面上看,众人交流自然、神情放松,与常人无异。直到活动负责人陈沛然向记者介绍,才得知他们其实都是精神障碍康复者,正处在康复过程中。

人群中,带着孩子的王先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43岁的他是一名木工,离异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这次带着儿子一起参加活动。记者看到,王先生不停地用手机拍照记录水上婚礼,笑着说,“太喜庆了,比我结婚的时候还热闹!”

他在2022年出现严重失眠的情况,拖了整整一年才就医,最终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独自在家时,往往是玩手机和睡觉,容易陷入胡思乱想,”王先生告诉记者,能够免费参加夏令营活动感到非常开心,“生活充实了许多,心情也明显好转。”尤其让他感到温暖的是,这里有良好的环境、许多情况相似的朋友,以及亲切的工作人员陪伴,让他能看看“外面的世界”。

活动现场

在这里,王先生并非个例这场夏令营里有14位精神障碍康复者。在叠纸船环节中,38岁的小程全程乐呵呵的,他的父亲老程坐在后面默默注视着。据年逾七旬的老程介绍,小程20多岁时因感情受挫而情绪出现问题,至今未婚。他回忆道,“小程以前每天都火气毛毛的,容易发怒,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最终确诊精神障碍。”

小程和陈沛然是老朋友,用老程的话说“他最听陈老师的”。原来小程跟随陈沛然已经进行了四年康复训练。在康复驿站里,他不仅参与打扫卫生的日常劳动,还会进行植树、采茶以及文艺表演等。谈到儿子这几年的情况,老程笑着说:“好多了,如今暴力行为等问题已基本不再发生,希望儿子能够早日步入婚姻、安定生活。”

为特殊群体创造更友善的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夏令营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多年来一直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广泛欢迎。然而,在各类丰富多彩的夏令营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专门为成年人设计的夏令营已属少见,而针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者开展的夏令营项目则更为稀缺。

今年,南京市江宁区心理学会(江宁区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第二次组织开展精神障碍预防和社区康复主题夏令营。其间,来自江宁的精障患友家庭等一行40余人,一起参观了湖熟现代农业示范区、杨柳湖和朱氏祠堂等,开展了“苏超”主题游戏疗愈、手打豆腐丸子、水果采摘等活动。看似平常的日程,却蕴含着许多不寻常的感动与突破。

活动现场

“我们不只是坐在房间里上课。”采访时,工作人员王世珍伸手指向河面,几条乌篷船正缓缓驶过,船上的学员们笑着朝岸边挥手。“我们带他们泛舟水上,接下来还要去看地方戏演出、体验农事研学。”记者从《营员手册》中看到,夏令营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既包括《“苏超”火了》这类社会热点事件,也有如何防范AI诈骗的实用知识科普,还有《金陵八景·钱家渡》等本土文化介绍。她告诉记者:“光讲理论不行,得让他们‘玩’进去!”

“夏令营不仅是一个让学员与社会互动的平台,还承担认知训练的功能。”夏令营的负责人陈沛然是南京市江宁区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工作)、南京市江宁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兼职)。他告诉记者,精神残疾多由心理创伤引发,例如高考失利、婚姻家庭破裂等。他说:“最初往往是心理问题,但长期积累便可能发展为精神问题,且多数情况下难以根治。”

“我们始终坚持‘去标签化’,不希望任何人被外界贴上某种标签。事实上,经过有效康复,精神障碍群体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与大家并无不同。”记者了解到,每位精神障碍康复者均有一位家属陪同。关于这一安排,陈沛然解释道:“集体住宿可能引发某些学员较大的情绪波动,风险较高,因此有家属陪同更为稳妥。同时,这对家属也是一种‘喘息’——他们长期在家照护,精神压力很大。在这里,家属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关爱康复者,也让更多人理解并参与进来,共同为特殊群体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