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以“智造跃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脉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0 09:33:00
当初秋的阳光落在福加“光储充”项目的屋顶,光伏电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供应给园区设备;当远在西北的一家热电厂负荷突变,南京华塑生产的储能变流器在毫秒间完成电能调度稳住“局面”;当南钢的高炉开始运转,金恒科技研发的“工业大脑”实时做出最为高效节能的冶炼决策;当早高峰的车流慢慢汇聚,一辆上个月刚从江北下线MG4纯电汽车开上南京长江大桥……在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幅幅以智能为画笔、以绿色为主基调的现代工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高地,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实现着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智能化升级与绿色低碳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脉动。
能源“智控”革新:从节能低碳到零碳样板的脉动跃迁
作为国内2024年销售额最高的商场,德基广场日均客流量达到近30万人次。去年,这个南京商场届绝对的“人气王”悄然完成了一期高效机房节能改造项目,改造全程不停业,实现安全“零”事故、制冷“零”中断、商铺“零”投诉。改造后,德基广场一期制冷机房全年运行能效比从3.2提升至5.6,能效提升达75%,年节电约145万kWh,节省的电量可支持400个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需求。经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权威检测,机房系统被认证为“领跑级”,而这一“领跑级”项目,出自南京福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之手。
福加
仅仅是低碳还远远无法满足福加深耕节能领域的“野心”。近日,福加智能“光储充”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福加自投自建的项目,一期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项目将建成集“光伏发电+储能调峰+智慧充电+高效节能”于一体的零碳园区,构建“源网荷储”高效协同的智慧能源生态,为区域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样板。
“过去公司用电完全依赖电网,项目建成后,通过479kWp光伏发电和375kW/783kWh储能系统的协同配合,我们能够实现‘自发自用、余电储能、按需充电’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福加“光储充”项目负责人介绍。
绿色与智能是该项目的两个特点。福加自主开发的能碳管理平台,可针对园区的空调等高耗能设备进行日前预测,结合日内的气候条件进行实时的光储充荷协同调度。通过能源协同算法,可智能调控光伏发电优先供给充电负荷,余电存入储能系统,在用电高峰时段放电调节峰谷,每天2次充放电,在保障园区清洁能源高效消纳的同时,还可余电上网,大幅提升园区绿电自给率与能源使用效率。一期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46.88万kWh,年减碳量约27.32吨。根据现有企业负荷,光伏发电年消纳近100%,通过峰谷差价管理与需量控制,每年可节约电费超49.8万元,4年以内就能实现投资回收。
国能青海海西项目
绿色储能赛道上,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多家上下游企业正加速前进。去年刚落户园区的南京华塑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专注储能变流器(PCS)的研发与生产。只做一件事,这件事却是储能项目的重中之重——华塑总经理朱祥介绍,PCS是储能系统与电网或其他交流负载之间电能转换的关键设备,而华塑自研的PCS,能实现并离网切5ms内响应,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对维持电网稳定运行、降低电能在转换过程中的损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孝感市临空经济区飞轮锂电混合型储能电站、国能青海海西项目、华能兰州热电厂等多个重大项目中应用。
南钢智慧运营中心
工业“数字大脑”:从经验驱动到智慧决策的能效革命
走进金恒科技为南钢打造的智慧运营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42米长、6米高的3D可视化管控大屏。屏幕上,从原料码头装卸铁矿石,到炼铁、炼钢、轧钢,再到产品交付,各环节画面实时呈现,数据不断跳动,仿佛整个钢铁厂的“数字孪生体”。
“这里就像是南钢的‘工业大脑’。”金恒科技副总经理李井先介绍,“我们实现了生产、质量、运维、物流、能源、安防、环保、安全等多个系统的跨界协同。”
在高炉冶炼区域,过去依靠“炉长”看火色、凭经验判断,操作反应滞后,铁水品质波动大,能耗也高。现在,这个"大脑"接入了海量实时数据,并通过高炉炉温预测模型等100多个智能模型,可以提前2小时精准预测铁水的成分和趋势。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能提前预警并辅助调整,让高炉生产实现长周期的稳定运行,实现了优质低耗。智能模型不仅降低了安全风险,还降低了能耗、提升了品质,据测算,铁水质量提升了13%,仅此一项,3年多就为南钢带来了16亿元的收益。
钢铁冶炼是能耗大户。金恒科技的全栈式工业互联网平台FSI²,通过物联网和AI技术,实时采集全厂水、电、气、汽等能源数据,彻底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工巡检、数据孤立的状况。现在,调度人员可以通过集中监控画面和能流图,实时掌握能源动态,系统在异常时还能自动提示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平台实现了能源计划的“一键生成”和成本的“日清日结”,并能够精准核算碳排放,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这一“能源大脑”已助力南钢实现吨钢能耗降低1.8%,自发电比例提升5%左右,吨钢电耗下降10度,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生产水平。
金恒科技脱胎于南钢,如今,基于南钢探索出的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经验已经开始向行业内其他企业输出,成为深耕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专家。记者了解到,辽宁的凌源钢铁第一炼钢厂数字工厂项目是金恒科技数字工厂产品外部市场的拓荒之作。该项目2022年9月启动,2023年12月提前验收交付,包括智能生产、生产集控、智能管控等建设内容,实现了质量过程管控的标准化、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的智能化、物料跟踪可视化等。项目投用后,凌源钢厂不仅实现了炼钢厂自动化、少人化和集控化的智能生产,还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率提升12%以上;人员优化比例30%;能源消耗降低5%;设备作业率提升8%。
全新MG4电动汽车
造车“智变”跃迁: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智造的产业突破
近日,南汽江北新区基地总装车间一派火热景象,一辆辆全新MG4电动汽车依次下线。这款于2025年8月29日正式上市的“纯电智趣大两厢”汽车,拥有39项同级领先配置、21项同级最优配置及6项越级配置,独特的“东来紫”色闪耀着灵动光泽,成为厂区最吸睛的存在。
作为基地制造的当红热销车型,全新MG4上市15天大定锁单26000+,上市即收获市场高度关注与消费者青睐。眼下,基地物流团队正紧锣密鼓推进车辆调度,物流运输卡车在库房外的装卸区域待命,工作人员借助专业设备精准完成车辆装载,全力保障车辆安全、高效送达全国各终端。
在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而作为“链主”的南汽集团则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中不断耕耘,结出硕果。去年,南汽江北新区基地的电池PACK产能项目上线,产线涵盖磷酸铁锂、半固态电池以及未来的固态电池产品,年产能达24万台套电池包(约12GWH),助推南汽江北新区基地产品结构实现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重大转型,也成为园区和南汽从传统汽车制造迈向新能源高端“智造”的生动写照。
通讯员 耿瑞雪 王若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