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森冈周治日记首次公开出版,记录南京大屠杀持续47天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2 15:15:00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部重要图书——《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森冈周治日记〉实录》即将上市,这是该日记首次系统整理与公开出版。
一
“这部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日记与相片、自绘路线图、作战图一起,形成了四方相互印证的立体史料体系。”人民美术出版社设计文化编辑部主任薛倩琳说。
据介绍,此次出版的是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步兵第三十八联队(奈良联队)辎重兵特务一等兵森冈周治的战时手记。记录了他从1937年8月25日入伍时起,到1939年8月7日止。日记中记录战时经历的有3万余字,他还绘制了20幅行军作战图和6幅行程图。
薛倩琳介绍说,文字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每日日记。侧重记录细节,包括天气、地点、行军路线、战役过程及个人生活;二是“整理日记”,这是森冈周治对每日日记的回顾与整理。此外,位于每日日记后的空白页上,以及日记前后环衬上,零星记录了一些中文语言词汇、家人亲友信息等。
除了日记之外,书中还选录了与日记关联性比较强的20多张照片,“是非常珍稀、非常完整的史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为了原汁原味地呈现日记原貌,此次印刷,同一页日记,会以高清影印、誊录、点校、翻译四种样式展现。此外,作为附录,出版方还将日记里提到的关于烧杀、劫掠、强奸和设置慰安所等罪行单独拎出来,标注页码,做了索引。
薛倩琳说,编完这部书稿,森冈周治留给她的印象是一个冰冷的人,字里行间都很冷漠,“日记中的暴行描写越是简单朴素,读起来越是让人喘不上气”。比如1938年6月8日的日记,记录了日军在通许(河南)周边一个不知名村落驻留,其间残忍地肢解了一个女孩子。当时日军征缴带回一名女子,在将其强暴之后,“白木医生”给她注射了空气,眼看着就死了,之后“白木”又将这名女子的肚子破开,甚至用手术刀割下女子的脑袋,之后把所有部位都做了解剖,森冈周治等四五人在旁“见习”。日记中冷静的文字、冰冷的态度,让人毛骨悚然。
《森冈周治日记》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于南京战和南京大屠杀的记录。
森冈周治所在的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是攻打南京的主力部队,是实施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也是南京沦陷后驻扎南京时间最长的一支部队。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到12月23日,第十六师团担任了南京城内外的警备和“扫荡”任务,进行了大搜捕、大屠杀;12月24日,第十六师团进入南京城内继续担任南京的警备和“扫荡”任务。
森冈周治在日记里直录了他所见的南京大屠杀:“南京战是何等的大战、苦战啊!”“十一日,抵达尧化门。交战,在尧化门大战三天。南京陷落也指日可待,会在今明两日。南京城内从昨天十二日开始,便被遮天蔽日的黑烟笼罩,近边火红一片。”他说,十三日日出时分始,从南京城败逃的约十五万守军中,,“有十万人战死”。“10万人”的数字,是侵华日军森冈周治亲笔写的,是作为加害一方当时记录下来的数字。而在回顾整理日记中,他再次提到了这个数字,“据说在十万人以上”。
直到1938年1月29日,森冈周治去玄武湖游玩,“如今那里有的东西,仅是中国士兵的尸体,依然横七竖八地躺在玄武湖岸⋯⋯⋯⋯”
森冈周治是辎重兵,虽鲜少有机会上战场参与战斗,但他们也同样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日记》中频繁出现“征缴”二字,还有“征收”“借用”等文字,多达20处,赤裸裸地呈现了日军对中国百姓物资的剥夺。
1938年1月30日,森冈周治所在的第三十八联队离开城内到达下关,31日从下关前往上海。森冈周治是1938年1月31日那天离开南京的。他在日记中写道:“……离开南京城,火车开动。离开看着瘫软下来的南京城,不,还有紫金山,火车一路经过镇江、丹阳、常州、无锡等。看着那些南京战的战场痕迹,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这本日记,不同于《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程瑞芳日记》,日记中的信息为南京大屠杀研究提供了侵华日军士兵视角,也提供了新的证据。
二
“这部日记早在2016年11月就被发现了。它原藏在辽阳庆阳化工厂老区一栋拆迁房的夹墙里。”日记收藏人毛伟告诉记者,当时,从事旧物收购的冯升从一位老妇人手中收到一部日记,同时还有三本相册。他从冯升的微信朋友圈读到日记片段,觉得很有价值,遂先后将日记和相册全数购买回来,并在这八年内邀请当地专家一同研究。
日记和相册为何会出现在庆阳化工厂?毛伟介绍说,庆阳化工厂的前身是侵华日军建造的东亚最大军火工厂,隶属于日本陆军省兵器行政本部。1941年,工厂改为满洲辽阳九一八部队,1944年3月,该部队改编为满洲辽阳第三八三部队,归属关东军管辖。
1945年日本投降。苏联红军将日本人遣返回国时,严格限定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日本人是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撤走的。2016年房屋动迁时,房主老太太在夹墙里发现了用纸包裹着的日记和相册。毛伟分析说,由此可以看出,这部日记和相册应是森冈周治在撤退前特意藏起来的,“他舍不得将日记和相册毁掉,甚至可能幻想着会卷土重来。”毛伟说。
“日本投降时销毁了大量日军官方文件和侵华罪证,这份侵华日军士兵的战时日记和相册却保留了下来,在‘三八三部队’军工厂这么重要的军事基地被发现,是十分难得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辽宁省“九一八”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学说。
毛伟考证了森冈周治的个人情况。他告诉记者,森冈周治出生于1910年,是日本奈良县人。1937年8月25日应召,编入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步兵第三十八联队(奈良联队)三大队小行李班任辎重兵;1939年8月7日,服役期满随第十六师团回国;1942年7月,他第二次应征入伍,又来到中国加入满洲辽阳九一八部队和改编后的满洲辽阳第三八三部队宪兵队。森冈周治留下的306张照片中,其中一张拍摄于“三八三部队”军工厂附近。
毛伟介绍说,森冈家不止森冈周治一人入伍,他的叔伯弟弟森冈利八,和他同一天应征入伍,被编入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步兵第三十八联队。森冈周治为三大队辎重兵特务一等兵,森冈利八为一大队二中队轻机关枪手。森冈周治在日记中三次记录了与森冈利八在侵华战场相见的情况。1938年10月大别山战役中,“我的弟弟利八右手(右臂)因手榴弹受伤,接着回到后方,归国”。
森冈周治的亲弟弟森冈正治在1939年2月入伍,为第三十八联队三大队一等兵,后被编入河野部队,驻守徐州和青州。河野部队担负着津浦线、陇海线、胶济线铁路两侧的警备和萧县、沛县、微山湖及山东益都县周边地区的“扫荡”。河野部队陆军中尉堀木利成在《追忆河野部队长阁下》描述:“河野部队移驻益都县后,铁道游击队和八路军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搅得日军日夜不宁、寝食难安。.....我们只能畏畏缩缩地,保持不动。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八路军的情况像是皮影画一样,清晰地出现在了山脊上。“这正是电影《铁道游击队》所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内容。
一家有三人入伍,参与侵华战争。学者李正鸿认为,这体现出了当时普通日本家庭在军国主义思想的荼毒下,表现出对战争的支持与狂热。这对于解读日本在近代史上的表现,也是一个很好的史料。
对森冈周治日记的发现与出版,历史学家孙宅巍评价说,它对于研究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有着重要意义。孙宅巍认为,这本日军日记的主要价值在于,记录的时间完整地涵盖了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八联队自1937年11月17日从江苏梅里镇和白茆口登陆开始,经由无锡、丹阳、句容等地,直至攻占南京的全部作战过程,以及自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的一个半月左右,在南京“扫荡”、驻守、警戒所经历的南京大屠杀暴行最集中的47天。同时,在日军士兵日记中,记有屠杀万人以上暴行内容的,也比较少见。森冈在日记中不止一次指出,南京守军“有10万人战死”,这个所谓“战死”的数字中,无疑包含了大量放下武器后遭日军屠杀的军人。这对于揭示南京大屠杀的巨大规模,有着填补空白的意义。孙宅巍说,在他的新著《“数”说南京大屠杀》(202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版)与王卫星先生的新著《南京保卫战·日方资料》(南京出版社2022年版)中,均未及使用此日记。这本日记的公开出版,对学界而言,尤为珍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