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2025南京江北新区科普月十校联动,“科普报告进校园”打造青少年科学盛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30 17:08:00

2025年9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协联合34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共同部署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南京江北新区少年宫积极响应,组织本区10所中小学校,集中开展“科普报告进校园”系列活动,为青少年带来一场场沉浸式科学盛宴。

校园植物课:从身边草木解锁科学密码

近日,南京晓庄学院宋东杰教授率先走进南京江北新区鼎泰实验小学,为四年级全体学生带来“校园里的植物”主题讲座。“校园花草就是最好的老师。”宋教授一边展示校园植物照片,详解银杏、水杉、香樟的特性,一边分发新鲜香樟树叶,让同学们通过“揉搓闻香”的互动,亲身体会“樟脑源于香樟”的科学常识。他还建议学校组建兴趣小组,让“观察身边科学”成为日常。

海洋与植物:用趣味互动点燃探索热情

南京师范大学陈炳耀老师则走进南京安生学校,以“鲸鱼是鱼吗?”的提问开篇,瞬间激活课堂氛围。孩子们凭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的已有认知,跟着陈老师认识中华白海豚、蓝鲸等“海洋嘉宾”——从中华白海豚“从灰变粉”的体色变化,到蓝鲸体重相当于3600个小朋友的趣味对比,再到海豚“社会关系”的案例讲解,科学知识在互动中自然传递。南京晓庄学院周泉澄教授则在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用“地球缺氧30秒”动画,为500余名初二学生揭开“神奇的植物世界”面纱。

航空科技课:从大国重器到未来探索

9月下旬,航空主题科普成为焦点。南京爱飞客科普基地薛文豪教员走进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为六年级学生讲解“航空森林消防与未来eVTOL”:从“鲲龙”AG600的性能特点,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低噪音、高效能”的优势,再到无人机操纵的现场体验,让孩子们亲手触摸航空科技;基地李佳琪老师则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用歼-15、运-20(“胖妞”)的短片回顾中国飞机发展历程,重点讲述“鲲龙”AG600从2009年立项到成为“大国重器”的研发故事,还分享eVTOL的国际发展动态,激发孩子们对“未来航空”的想象;9月24日,戴蓉老师在南京江北新区浦洲路小学开展“中国梦・航空梦”活动,通过中国航空60年发展视频,结合“鲲龙”水陆两栖飞机的灭火、救援功能,让同学们读懂航空人的奋斗与担当。

生活与国防:用科学视角看世界

除了自然与科技,贴近生活与关乎家国的科普同样精彩。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季益刚教授走进南京市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用“食品添加剂是‘好帮手’还是‘小怪兽’”的疑问,为三年级学生解开《舌尖上的美食》奥秘。南京国防园高丽飒助理馆员则在南京市玉带实验学校,以“中国导弹托起民族自信”为题,带同学们回顾中国导弹发展史:从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起步,到1960年“东风一号”打破技术封锁,再到如今先进导弹列装的跨越。她特别提到“科研人员用算盘算数据、手工磨零件”的往事,让孩子们理解“核心技术买不来”的道理,更激发起“投身国家科技事业”的志向。

非遗与气象:让科学与文化双向滋养

9月29日,活动在文化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中收尾。南京市科技馆余梦娇研究员走进南京市长城小学,从绒花千年历史讲起,带三、四年级师生感受“非遗绒花”的工艺之美。南京市气象局戴竹君高级工程师则在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小学,用“孙悟空的筋斗云”比喻,为科学社团孩子讲解“奇妙的天气”:从风、云、雨、雪的形成原理。

此次江北新区少年宫组织的10场“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是以“场景化、互动式、多维度”的形式,为青少年搭建起“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从身边草木到浩瀚海洋,从航空科技到国防力量,从生活常识到非遗文化,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