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第一天,南京国防园、双拥馆成了市民打卡点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1 20:09:00
扬子晚报网10月1日讯(通讯员 闫士亮 练红宁 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在各大景点人流涌动的同时,南京的国防园、双拥馆也成了不少市民喜爱的打卡点。
市民和游客参观南京双拥文化馆。练红宁摄
在南京国防园内,当天起试开放的南京双拥文化馆便迎来众多参观者,小朋友排着队玩起了模拟小推车,操作起电台发报机,回答着双拥和国防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围在近6米长的老南京舰模型面前充满好奇和羡慕,有的孩子表示长大了也要开军舰,看到《南京送喜官兵立功光荣榜》,有的孩子很自信地说,将来当兵了要立一等功,不少军人和退役军人或家人就是奔着双拥馆来的,其中就有几位特别的观众。
市民和游客参观南京双拥文化馆。练红宁摄
近70岁的陆衔和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曾两度在第一代“南京舰”上工作,并在政委岗位上转业回到南京。走近巨大的老南京舰模型,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便给人们滔滔不绝讲起当年战风斗浪闯大洋的故事,更忆起今年423海军诞生地泰州舰艇开放日,他和战友们登上新南京舰的情形,作为海军老兵和感受双拥政策温暖的曾经军人,他说:“南京双拥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参观图物,聆听讲解,倍感温暖,不仅勾起人们回忆当年,没有双拥支持,要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不可想像。”
市民和游客参观南京双拥文化馆。练红宁摄
新四军老战士孙海云的女儿孙晓霞,专门来聆听父亲写的《石臼渔歌》,她说,每当听到这首歌,自己仿佛跟随父亲重返抗日的战场,这首歌不仅新四军传唱,而且老百姓也传唱,唱出了军民团结、一致抗敌的情怀。
热心拥军的江苏省女联家魏艳鸣来了,她曾军旅多年,自有着浓浓国防情怀,曾多次组织联家诗人开展楹联文化拥军等活动,自己也多次为军营文化、为立功受奖军人写诗写联。她在现场看到楹联家们连续四年为二等功臣写的嵌名贺联、以及向全国征集的拥军春联被展示出来,倍受鼓舞,当即表示,以后要把楹联文化拥军做得更加深入,让更多军人军属感受拥军文化的战斗力,并现场以“双拥”二字撰联一副:“双翼抟风腾国梦;拥军聚力暖兵心”。
市民和游客参观南京双拥文化馆。练红宁摄
江北新区六甲社区党总支书记黄书余带着一项特殊使命一大早就赶来了,近年来他积极打造英雄文化,丰富了杨太平烈士纪念碑亭(太平亭)、设立了杨太平抗洪事迹陈列展,成为新的红色文化资源点。9月30日,感动一座城的知名烈士孟祥斌的遗孀叶庆华,率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将绘制的十幅杨太平抗洪事迹插画,专程送交给六甲社区,今天他就代表叶庆华和大学生志愿者将电子版赠给双拥文化馆,以便补入展陈,让英雄形象更直观。
据南京双拥文化馆负责人张莉介绍,今天前来参观者有上千人,双拥文化馆成了市民新的打卡点,一起来回忆当年,感受军民同心的力量。她表示,南京双拥文化馆是南京军民鱼水情深的写照,更是江苏双拥走在前的缩影,南京双拥务实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创造了许多被全国各地效仿经验做法,今年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张勇和夫人姜庆香在大金山国防园和小学生庆祝国庆,闫士亮摄
据了解,该馆展陈面积约2500平方米,主题为“军民同心荣光共铸”,分为“浴血奋战鱼水情深”“奋发图强休戚与共”“勇立潮头军民同心”“踔厉前行强国强军”四个篇章,采取图文、实物、影像、AI复原等多元手段,讲述发生在南京大地上的双拥故事,生动呈现“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篇章和军政军民团结的恢宏画卷。
同样,远在郊区的溧水大金山国防园,家庭式研学让家长孩子纷涌而至。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大金山国防园创始人张勇,站在飘扬的国旗下,以第602场国防教育大讲堂,上了一堂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课。他从烽火年代的觉醒抗争,讲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苦奋斗,再到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告诉孩子们:“今天坐在教室里读书、享受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
在6旬老兵张勇的带领下,孩子们沿着蜿蜒山路走上2.5公里长的“微型长征路”,硝烟与冲锋号声交织, “爬雪山”“过草地”,感受烽火战场,尝试艰辛行军。溧水实验小学学生张梓轩擦着额头的汗感慨道:“以前觉得‘长征’只是课本里的一个词,现在才明白它有多伟大,这是我收到的最有意义的国庆礼物!”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