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这场垃圾分类 “微宣传” 居民都说很实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9 23:06:00

“阿姨您看,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可不能和厨房剩菜剩饭混着扔。” “我知道鸡蛋壳是厨余垃圾,但今天才知道大棒骨是其他垃圾。”……

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在苏州路广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微宣传”主题活动,通过“宣教+执法+互动”的模式,为居民们送去了一场垃圾分类“干货”集市。

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城管面对面普法变 “讲师”

此次活动联合了街道城管执法队员、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多方力量,旨在通过创新宣传形式,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活动所在的苏州路广场,宁海路街道设立的“垃圾分类微宣传”咨询台前围满了居民,城管执法队员一改往日严肃形象,手持《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册化身“普法讲师”,结合日常执法中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法律依据、分类标准以及错误投放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阿姨,这种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可不能和厨房的剩菜剩饭混在一起扔。”执法队员小焦耐心地讲解,让居民对垃圾分类的 “规矩” 有了更清晰认知,也打消了 “大家都乱投,也没人管” 的误区。

欢声笑语里记准分类知识

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为了让分类知识更加易懂易学,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垃圾分类大转盘”和“卡片精准投”小游戏。居民们通过转动幸运转盘回答问题,或是将印有各种垃圾图案的卡片投入对应的迷你垃圾桶模型,即可获得环保袋、小毛巾等实用纪念品。

“鸡蛋壳是厨余垃圾,这个我知道,但大棒骨是其他垃圾,我今天才搞明白。”带着孙子来参加游戏的李阿姨,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挑战。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正确的分类知识也悄悄 “住进” 了居民心里。

专家来 “坐诊”一对一解难题

活动现场还专门设置了 “分类专家咨询点”,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专员与资深志愿者轮流 “坐诊”,针对居民在家遇到的 “奇葩” 分类难题,提供一对一解答。“用过的湿纸巾算什么垃圾?”“摔碎的温度计该怎么处理?” 这些平时容易混淆的问题,都在这里得到了权威又细致的回应。“这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今天出来遛个弯就全问清楚了。” 居民王先生为此次 “精准化” 宣传点赞。

此次 “微宣传” 是宁海路街道深化垃圾分类工作的缩影,街道通过 “柔性宣传引导” 与 “刚性执法约束” 相结合,一边靠志愿者服务、趣味互动培养居民分类习惯,一边以执法队员现场普法树立分类权威,推动垃圾分类从 “新时尚” 变成 “好习惯”。宁化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这种小型化、精准化、趣味化的 “微宣传” 为载体,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广场、进楼宇,持续营造 “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分类” 的浓厚氛围,携手居民共建美丽、整洁、宜居的绿色家园。  通讯员 姚钰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