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苏科外双荣誉加冕!传承行知精神,深耕实践育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5 14:22:00

近日,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再添两项重磅荣誉——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行知实验学校、苏州市“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这是对苏科外“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权威认可,更是学校传承行知精神、深耕实践育人的闪亮勋章。

传承行知·育时代新人

作为江苏省陶研会行知实验学校,苏科外秉持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主张,打破知识与生活的壁垒,让学习在日常点滴中生根发芽。

课堂不再局限于四面围墙,校园博慧农场是生物探秘的天然教室,学生亲手播种、养护蔬果,喂食动物,知识从课本跃入泥土,变得鲜活可触。

烹饪课堂亦是如此,称量食材、掌控火候,数学与化学知识悄然融入,孩子们懂得生活琐碎藏着科学智慧,收获的不仅是美味,更是生活自理与知识运用的双重成长,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社会即学校”理念下,苏科外将教育边界拓展至广阔天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行动,垃圾分类宣传、公园清洁等志愿服务中,他们直面社会需求,涵养公德心与责任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关怀,于交流互动间厚植人文情怀,目睹人间百态,理解爱与被爱的力量,社会成为滋养品德、锤炼人格的无界学堂。此外,学校师生已连续十五年走进北川县各中小学开展支教帮扶活动,受到北川县人民政府嘉奖。

多元课程:个性舞台的匠心搭建

苏科外立足国际视野、紧扣本土根基,精心雕琢多元课程体系。

外语特色独树一帜,沉浸式双语教学贯穿全程,多场景语言磨砺,让每位学子皆能自信流利对话世界;STEAM课程创新引擎,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精髓,团队协作攻克难题,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为未来投身前沿科技领域埋下希望种子;人文社科领域同样百花齐放,国学经典诵读、书法、历史溯源等课程溯源华夏文明,国际化实践及活动悄然铸就胸怀天下的时代担当。

师资赋能:成长引路人的卓越汇聚

优秀师资是苏科外践行学陶、铸就特色的中流砥柱。教师团队以陶行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用爱与责任为学生成长护航。

学校重视教师成长,常态化组织学陶研陶活动,研读经典、分享感悟,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内化于心;频繁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沙龙,切磋技艺、博采众长,确保每位教师能在苏科外这片沃土持续精进,以更高教育水准托举学生梦想。

校园文化:浸润心灵的精神家园

丰富多彩的校园节会满载学陶热情,科技节上创新发明争奇斗艳;文化艺术节中,歌舞、戏剧、绘画汇聚,是生活美育的绽放;体育节赛场,矫健身姿拼搏奋进,诠释坚韧不拔的“真人”精神,在传承学陶薪火中,学校凝聚成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砥砺前行,培育时代英才,向着教育卓越巅峰稳步迈进。

作为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首届“苏州市陶行知教育奖”获得者,科外总校长曹伦华先生正带领全体博慧教职工努力在陶行知思想的感召下以特色为笔、以爱心为墨,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教育画卷,书写让每个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动人篇章,为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深耕实践·教育新范式

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实践哲学,苏科外强调教育回归生活场域——从“校园农场”的春耕秋收到“社区公益”的社会担当,从“科技创客”的动手实践到“国际文化”的多元体验,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技能、感悟责任。

苏科外6C素养围绕国家基础课程而展开,其中,创新力、合作力、沟通力是未来精英人才的关键能力;博爱、自信、奉献是立德树人的品格,是做人层面的素养。

学校通过课程重构与场景创新,突破学科壁垒,实现生活实践与学科知识的动态耦合。利用苏州地域文化资源与科技城产业优势,构建具有“在地性”与“国际化”双重特征的实践教育范式。

针对“生活·实践”教育,苏科外编著《生活·实践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集,总结“双场景驱动”(在地文化场景+全球议题场景)的实践教学模型。此外,还与科技城企业签订长期实践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教”一体化平台;承办各类教育论坛等活动,输出“苏州范式”案例至姊妹学校。

双荣誉的背后,是苏科外对教育初心的坚守。未来,苏科外将继续以“行知精神”为舵,以“生活实践”为帆,在教育的瀚海中破浪前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