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特色课程点亮北川孩子童心,苏州这群支教老师用爱与专业托起乡村教育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2 14:39:00
7月,苏州一群怀揣教育理想的支教老师跨越近2000公里走进北川桂溪小学校园,开展为期两周的夏令营。他们用创意与热情为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特色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更用艺术、音乐、体育、科技等多元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
7月1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桂溪小学探访发现,本次支教以“特色夏令营”为载体,构建了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苏州博慧教育支教团的老师们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不仅让北川的孩子们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更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根脉有了新认知,同时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与多元。
年轮魔法盒、“声”动奇遇、苏韵羌风
羌绣的纹样、年轮的印记、木块的温度……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的吴静老师将传统羌绣艺术与创意美术结合,让孩子们绘制属于自己的“记忆宝藏”。一笔一画间,文化在传承,情感在流淌。
“以前觉得美术就是照着画画,现在知道还能用树叶、布料讲故事。”孩子们举着自己设计的作品兴奋地说。据了解,吴静老师已是第三次进川送教,“支教在我心目中是一件非常神圣的,而且是一生中一定要做的事。我希望孩子们不仅能学会画画,更能通过艺术表达自己,记住家乡的美好。”
从基础的呼吸训练到趣味合唱,从流行歌曲到舞台表演,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的姜海潮老师用音乐点燃孩子们的自信。原本羞涩的孩子,如今也能昂首挺胸,在舞台上放声歌唱。“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我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它。”姜老师表示。
当苏州的柔美遇见北川的豪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来自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谭睿老师将两地舞蹈元素融合,让孩子们在跳跃与旋转中感受文化的交融与舞蹈的魅力。
编程里的文化之旅、《跨越山海》桥梁搭建
当编程遇见传统文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信息科技课上,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的王卫坚老师用图形化编程,带孩子们探索苏州与北川的文化符号,让科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桥”不仅连接两岸,更连接两地文化。科学课上,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的范振华老师带领孩子们动手搭建木桥,在实验中理解力学原理,同时感受苏州水乡与羌寨山城的独特魅力。
戏剧里的文化对话,用英语讲述羌族童话
语言艺术课上,孩子们化身小演员,用戏剧演绎苏州与北川的故事。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的单希老师通过角色扮演、即兴表演,让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表达,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用英语讲述羌族童话,用寓言传递成长智慧。来自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的尹雯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英文绘本故事的演绎,让语言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想象力的文化之旅。
尹老师已是第二次进川送教,“夏令营课程不一定在于知识的增长,而在于眼界的打开。我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打开看世界的另外一扇门,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希望夏令营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规划打开一条不一样的路。这是我们从苏州来到北川支教的最大意义所在。”尹雯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奇针妙线、花式跳绳、活力啦啦操
在常熟伦华外国语附属古里小学糜红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画作神奇地变身为精致的刺绣作品。一针一线间,传统工艺的魅力在指尖流淌,孩子们体验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艺术转化。
一根跳绳,也能玩出百般花样!常熟伦华外国语附属古里小学的杨雨航老师用节奏感十足的音乐搭配花样跳绳,让孩子们在欢笑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体育不仅是运动,更是快乐和坚持。”杨老师说道。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的张佳宝老师用充满活力的啦啦操与飞盘,点燃了校园的热情。孩子们在动感的音乐与整齐的动作中,释放青春能量,培养团队精神,展现自信风采。“虽然这几天这里经常下雨,但孩子们风雨无阻地来上我的体育课,我感到非常欣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