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文明新风浸润苏州城南街道,居民公约成为文明自治“金钥匙”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3 19:36:00

仲夏时节,苏州吴中区城南街道阳光苑社区的几位老人正指着新张贴的居民公约展板议论着。“以前楼道停满了电瓶车,现在成了邻里茶话纳凉会客厅,这公约定到咱心坎上了!”家住阳光苑社区的陈阿姨欣慰地说。

居民公约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也是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这份由居民亲手“编织”、凝结着群众智慧的公约,正是城南街道深化基层治理、推动移风易俗的生动注脚,也悄然重塑着社区居民的幸福肌理。今年以来,街道阳光苑社区通过“问需于民定公约、破立并举树新风、长效赋能促长效”三步走战略,让文明新风如清泉般浸润城南土地。

脚步丈量需求,群策群力绘就“同心圆”

“王阿姨,您觉得社区最需要改善的是什么?”深入楼栋的网格员小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心声。“我家楼下总有人乱扔垃圾,夏天厨余垃圾滞留超两小时就招蚊虫,公约得写上‘学会垃圾分类’!”

阳光苑社区立足居民实际需求,启动“公约制定计划”,以网格化为抓手,组织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一条条关于环境卫生、公共安全、邻里关系的“急难愁盼”被精准捕捉。与此同时,在小区凉亭、广场等居民聚集地,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们围坐成圈,用方言聊着家长里短,曲阿姨反映周末装修噪声扰民、小陈提出小区毁绿种菜等“接地气”的诉求被一一记录,成为公约制定的鲜活“原始素材”。

与此同时,社区精心策划的“童声童议”活动不时传来欢声笑语,10多名社区小主人用彩笔画出的“理想社区”里,没有高空抛物、没有乱扔垃圾,这些稚嫩的笔触、纯净的视角最终转化为公约中的“保护环境绿化”“共建和谐社区”等条款。正如居民曲阿姨所说:“这次制定公约,真是把咱老百姓的话装进了心里!”

坚持破立并举,多维宣传推动“声”入人心

“以前总觉得公约是摆设,现在通过讲座和入户讲解,才知道它真能解决问题!”居民老陈的感慨源于街道积极探索的“多维宣传网”。在公约制定阶段,组织党员代表、居民小组长召开专题座谈会,对海量意见进行梳理整合,并邀请社区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对“禁止公共区域种菜”“宠物栓绳”等条款进行合法性审核,确保公约“既接地气又合法规”。

为让公约真正“活”起来,社区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体系:线下开展“公约大家谈”主题讲座,志愿者结合“乱扔垃圾导致蚊虫滋生”“邻里噪音纠纷”等真实案例,生动讲解了条款背后的意义与解决之道;线上通过微信居民群推送公约内容和文明相关转发,解读“垃圾分类定时投”“装修静音时段”等具体规定。针对老年群体,还组织志愿者成立“板凳宣传队”,用方言逐条讲解公约内容;面向儿童,则利用公约小故事、互动游戏,让孩子理解“爱护绿化”“文明养犬”的意义,让每个居民看得懂、做得到、乐践行,让居民公约充分发挥弘扬文明新风的积极作用。

常态赋能长效,积分管理激活治理"内生力"

“老朱,你上月小花园值班、便民服务、清理小广告攒的5分,能换桶洗衣液啦,我的都已经兑换过了!”在社区“积分超市”,同是志愿者的张师傅指着积分记录表笑道。

社区创新引入积分制管理,推出“积分超市”制度,将公约条款细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积分项,推动公约从“共识”走向“共行”。小花园值班1分,便民服务活动1分,闲置图书共享1分……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及时化解邻里矛盾、积极维护公共环境等践行公约的行为,均可获得相应文明积分,这些积分不仅可在社区兑换生活用品,更成为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的重要依据。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回馈有效激发了居民遵守公约,参与“洁净家园日”“邻里互助周”“文明养犬宣传”等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居民们在参与美化人居环境、共建平安家园等具体实践中自觉履行公约义务,形成“履约-积分-激励-更优履约”的良性循环,让文明行为蔚然成风。也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言:“积分不是目的,而是要让文明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从“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城南的实践证明,当移风易俗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田,当基层治理的智慧凝聚成共同约定,文明新风自会生生不息。如今,这份承载着民意、凝聚着智慧的居民公约,正在城南更多社区绽放出绚丽的文明之花,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