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必去的十二大博物馆
来源: 无锡日报
2025-05-16 07:54:00
无锡一共有多少家博物馆?据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无锡现有省文物局备案博物馆65家。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如何与时代共振。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从无锡65家博物馆中挑选出部分代表,讲述其有意思的藏品或博物馆的故事,为大家推开时光之门,解读城市密码,积蓄前行动力。
区域综合性博物馆
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想要快速了解它的历史,推荐大家去打卡当地的综合性博物馆。认识无锡,就从走进无锡博物院、江阴市博物馆和宜兴市博物馆开始。这三家馆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无锡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国家一级博物馆“满堂红”。
●无锡博物院
无锡博物院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游客可以随时到访,无需提前预约。眼下,“金匮遗珍——无锡博物院典藏精品文物展”正在展出,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无锡博物院是全国知名的藏画大馆,该展中,书画类文物占比很大,如“朱元璋行书手谕”刚刚结束休眠,重返舞台;“明唐寅秋林独步图轴”生动自然,“明华察行草书自作杂诗册”行笔洒脱,唐伯虎与华太师这两位民间传说中的主角,在同一展柜中遥相呼应;张大千为台静农六十大寿所作出行图,此前更是从未展出过。此外,锡博的宝贝还有很多,比如:
春秋 吴王僚剑
这把青铜剑是春秋时期吴王僚的佩剑,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剑身饰有“王”字形暗纹,并刻有铭文12字,经考证确认为吴王僚的自用剑。吴王僚是“专诸刺王僚”故事的主角。这把剑不仅彰显着使用者的地位,其制作工艺也反映了当时吴国铸剑的最高水准,是目前国内唯一确认的吴王僚剑,极为珍贵。经过岁月侵蚀,剑已糟朽,无锡博物院运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了修复,在保护好剑的同时,还致力于解读剑背后的吴文化“密码”。
南宋 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
南京博物院有“小粉炉”,无锡博物院有“小青炉”。今年2月,这两件文物在无锡博物院同时展出,被观众们亲切地称为“最佳CP”。锡博收藏的这件文物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中的珍品,釉色如青梅,炉身造型仿商周时期的青铜鬲,三足鼎立,器形规整,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经典之作。“小青炉”温润柔和,釉层丰厚,质感如玉,让人忍不住想亲近它、抚摸它。锡博也推出了相关文创产品,满足大众需求。
明 金丝发罩
这件看起来有点男性化的发冠,其实是女性已婚身份的标志,无锡荡口乡明华察墓出土。冠礼是男性专有,女子成年行笄礼,所以说起“冠”,一般觉得是男性用品。其实,北宋时女性戴冠就已在民间流行,这股时尚之风刮到明代丝毫不减。锡博收藏的这件文物,可是当年的流行款。
●江阴市博物馆
明 嵌宝石凤凰银脚金簪
前不久,古装剧《雁回时》热播,该剧的服装、道具颇为讲究。剧中,庄语山嫁入齐王府时,头上佩戴了一件金凤凰发饰,闪闪发光,令人惊艳,而它的原型就藏在江阴市博物馆,为该馆的明星文物。这件金簪通体以金叶锤揲成型,镶嵌19颗宝石,凤眼以黑宝石点睛,灵动娇俏。作为明代女子头面的“挑心”,它居于最瞩目的位置,既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深闺情思的寄托。
●宜兴市博物馆
明 相国牌坊
走进宜兴市博物馆,人们总会被眼前的一座高大牌坊所吸引。这座牌坊通高约12米,重100多吨,整体由汉白玉制成,为六角三层八面,上刻“恩荣”二字,中有匾额“会元状元”四字。该牌坊为明万历年间旌表宜兴人周延儒“连中两元”而建。周延儒官职最高时任内阁首辅,民间视内阁首辅为宰相,故牌坊又被称为相国牌坊。而今,这座牌坊修复重建于博物馆中,既是对地方历史荣耀的纪念,也是对崇文重教理念的弘扬。
遗址类博物馆
无锡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座遗址博物馆通过展示遗址的原始状态和考古发现,为我们推开认识这座城市的时空大门。
●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
在吴越文化的宝库中,造型灵动的玉飞凤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文物之一。玉飞凤出土于鸿山越国贵族墓,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微雕玉器。当时,考古队员在7座墓葬中,发现了3枚凤形玉佩,后被统称为玉飞凤。其中,最精美的一枚长3.2厘米、高2.6厘米、厚0.5厘米,可谓指头大小,后成为无锡市市徽的造型主体。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玉器数量多且种类复杂,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佩玉制度和丧葬用玉制度有重要意义。
●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
日前,随州市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吴王子光戟”圆满完成了在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出差”任务,为无锡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吴文化盛宴。“吴钩越剑,天下名重”,吴越兵器在我国兵器铸造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铸造水平远超同时代各诸侯国。而“吴王子光戟”上铸有错金鸟篆铭文:“吴王子光之用”。吴王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因此,这件文物对于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具有重要价值。
●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
明清时期,无锡是江南砖瓦重要的生产、贸易基地。大窑路一度因烧窑而闻名。短短千米长的大窑路,曾有108座砖窑,做坯、运坯、装窑、烧窑、出窑至运销,从事窑业的人近万名。眼下,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正在改造升级当中。虽然暂时不能进馆打卡,但走在大窑路上,依旧可以领略这里的沿河风光,遥想当年此地“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的盛景。
●无锡市梅里遗址博物馆
几年前,无锡考古人员从梅里遗址发掘清理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梅里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陶鬲。陶鬲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商周时期继续流行。2002年,在泰伯的故土陕西岐山也出土了一件陶鬲,与梅里遗址出土的这件陶鬲形制一样。陶鬲曾广泛存在于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空间范围之内。
专题类博物馆
城市与人一样,也有独特的个性。尊重城市的历史传统、地域特色,才能保持并彰显城市的魅力,释放城市的吸引力。无锡的专题类博物馆,就蕴藏着这座城市的个性与魅力。
●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东、西、北三面都紧邻运河,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可以称得上是“长在运河边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在光绪年间茂新面粉厂基础上兴建而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无锡唯一一家国家工业遗产。
●中国丝业博物馆
无锡素有“丝都”之称。南长街西侧,大公桥对面,坐落着中国丝业博物馆。馆区以永泰丝厂旧址为中心,借助老厂房、设备,展示以丝绸工业为代表的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史。目前,博物馆正在改造更新中。
●锡剧博物馆
每逢节假日,来到无锡市中心的长大弄,总能听到悠扬婉转的唱腔。长大弄9号为锡剧博物馆,这是国内唯一以锡剧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中陈列着百年戏服、剧本手稿,更通过常态化的演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无锡滩簧”的韵味。2022年,锡剧博物馆加挂“锡剧艺术中心”牌子,集常态展演、互动体验、文创生活、展览展示、休闲消费等业态于一体。
●无锡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
10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给无锡留下了风格各异的工业遗产。今年,第二批江苏省省级工业遗产名单公布,无锡春雷造船厂入选。2010年,春雷造船厂保护与修缮工程顺利完成,无锡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正式落成对外开放,这是全国唯一一座收藏乡镇企业发展各时期文史资料和文物的博物馆。
●无锡慈善博物馆
无锡,人杰地灵,孝义之邦。无锡荡口承载着“孝义、慈善、诗礼”的精神内核,全国第二座慈善类主题博物馆就选址于无锡荡口古镇。博物馆探求“崇敬”与“慈善”的紧密联系,周边环绕各级文保单位,整体设计尊重历史,又守护历史风貌,更体现新建博物馆与地域文化、精神的融合,全方位展示无锡古代慈善历史文化和近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