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活力锡山,新质生产力如何生成?听他们这样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1 10:43:0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市第二,税收收入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全市第二,工业投资全市第二……最新披露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无锡市锡山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走在全市“第一方阵”,展现了蓬勃的发展动力和巨大的发展韧性,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保持“领先姿态”。那么,锡山区是如何做到的?连日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参与“活力锡山·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管窥了其中一二。

打造全球首个全场景绿电园区

钙钛矿行业这里更有“话语权”

最近,在锡山区宛山湖园区,一座崭新的钙钛矿光伏工业园引发广泛关注。特别是园区超高颜值的“绿色发电墙”——钙钛矿光伏围墙,由国内企业自研自产的3000余块钙钛矿标准组件组成,不仅具有围栏“安全卫士”的传统功能,同时在发电、节能、环保等方面也表现优异。

实际上。在这座全球首个钙钛矿全场景绿电园区,从传统的厂房屋顶到停车棚,再到围墙、楼宇之间的连廊,全都被钙钛矿标准组件组成的“光伏板”覆盖,不但能发电,而且很美观,更是通过强大的光伏发电系统,为园区电力供应提供了可靠保障。“相对单晶硅、多晶硅,钙钛矿光伏组件是下一代产品,代表着未来,这也是有关钙钛矿全场景绿电的一次集中展示,其效果将是无与伦比的!”

在园区内,沿着全球首个GW级钙钛矿量产线基地参观线路前行,记者眼前看到的是一幅震撼的画面:智能化的高科技产线在巨大的洁净车间里蜿蜒前行,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所需的各种设备依照生产流程科学、精密地排列组合,偶尔有一两个工作人员之外,基本上都是智能设备在忙碌,一片片光伏组件在产线上“翻山越岭”,奔向市场的入口……可以说,在光伏发电领域,有关钙钛矿的所有“设想”,都已经被实实在在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未来的行业标准方面,锡山也因此将有更多的“话语权”。

打造该园区和产线的极光电能于2020年在无锡成立,是钙钛矿领域唯一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和钙钛矿光伏组件中试平台,潜在的国家级“独角兽”企业,也是行业的引领者和风向标。此前,该企业已经在锡山区持续深耕,打造的钙钛矿光伏组件中试平台具有行业标杆意义。“未来我们可能有更大的布局,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更大的舞台,但锡山依然将是我们的总部,是企业的‘根脉’所在!”企业相关负责人称。

高铁站出口“直通”办公室门口

区位、交通和政策太有“吸引力”

那么,锡山缘何具有这样的“吸引力”?

“讲实话,我们当初跑了无锡很多地方,最后选择这里,就是看中了它的位置,紧贴着地铁站、高铁站,出来就直通公司的办公室,对于经常四处跑的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这样的交通优势实在是太难得了!”

坐落于无锡锡东高铁商务区,接挨着无锡高铁东站的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22年,由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与南京大学共建,也是无锡市精准医疗产业园的核心主体。作为无锡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唯一获批的“江苏省院士专家(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研究中心”,这里围绕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先进材料与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环境生物技术与大健康等前沿领域,开展创新前瞻技术研究,建立定向、高效、精准制备的生物新材料制造转化技术体系,以及材料加工和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评价体系,最终孵化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临床转化的先进产品,提升了无锡、江苏在医药大健康等产业领域的影响力。

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回顾当初落地锡山的“心路历程”时坦言,锡山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交通便捷程度,首先令他们难以拒绝。同时,这里的政策落地、产业配套和创新创业扶持等高效令人印象深刻,从而最终落地锡山,深耕锡山。

近年来,锡山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擎科技创新旗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包括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实现多个重大突破,在科创平台打造上再创佳绩,在科创载体建设上全面提速,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不断深化,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不断深化,在科技人才项目招引上显著加快,在未来产业布局上有序推进,凡此种种,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从而使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各种科创团队的吸引了“与日俱增”,并助推更多的项目和团队在此“开花结果”,为锡山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百余万到上亿元

深耕细分市场收获发展“蓝海”

有了外部的很好支持,相当于铺垫了很好的基础,推动了良好的开局,但对于一个个项目、载体的发展,一个企业的成长,最终、最核心的还是依赖于团队自身的成长“内生力”,需要一些精神品质——创新精神,低调,以及持续努力等。

微茗智能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装备互联网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乘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大潮而起,十年不到的时间,利润实现了从百万元到上亿元的迅猛增长,这还包括了创业型企业初期两三年的“沉淀期”。“我们的老总是技术出身,是创业者,喜欢低调发展,在细分领域挖掘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深耕细分市场方面,他们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比如,公司发给客户的产品册页就特别标明自己是“专注金属加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一般对外宣介的“专注于工业装备互联网”的说法更为“聚焦”。

企业营销方面的负责人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总结为是为包括机床、发动机制造产线等工业装备提供软件、硬件等方面的“配件”,但做的是“非标”产品。打个比方,某个汽车厂商客户需要对其中的一个产线的某个环节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微茗能做的包括在产线的某个环节增减一个零件,或者帮助管理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因为标准产品,大厂做的太多,而且具有质量和价格优势,我们所做的就是细分市场,不求大而全,在自己的领域深耕,低调发展!”

在该企业的展厅内,欧美日的三款最具代表性、占据全球市场七成以上份额的数控系统产品样机被并列展示,与国产品牌放在一起对比,这样做既是提醒自己坚守定位,聚焦自身的优势,在细分市场打造行业新高度,并以“国产替代”为目标,为中国的工业装备发展和智能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么些年,一直没有引进大的资本,就是为了克服影响,专心在细分领域做到独一无二!”

秉持这一观点的,还有位于锡山远郊羊尖镇内的宝玛医疗。这家由本土人士发展起来的创业企业,2010年成立至今,始终聚焦微创医疗器械这一“细分”市场。“80后”的企业负责人坦言,医疗器械领域很大,坚持聚焦微创医疗器械,是这么多年市场摸索的结果,也是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得出的“共识”。“很多人问我,要不要做自己的品牌产品,而不是一直‘代工’。但我觉得,如果做了自己的品牌,不但与合作伙伴竞争,而且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未必是好事,我们更喜欢在细分领域默默耕耘、发展,并做出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的独一无二的新模式!”

务实、低调,一直是无锡人和无锡的风格,如今,无论是外来的项目团队还是土著创业者,都在以与这座城市相契合的方式在默默成长,锲而不舍。而锡山作为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正以自己的方式为高质量发展的创业者们保驾护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