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无锡太湖学院“太湖青年支教团”再赴贵州,续写一份青春约定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2 19:29:00

当熟悉的布依山歌再次回荡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高洛街道中心小学的操场上,无锡太湖学院“太湖青年支教团”的14名队员与这片土地的第二次约定正在悄然书写。

2025年盛夏,这支曾将教育种子播撒在册亨的队伍,带着“深耕提质”的承诺再次踏上贵州黔西南这片土地,用更扎实的脚步、更创新的实践,让青春的根系在乡村教育的土壤中扎得更深。

太湖青年支教团合照

“哥哥姐姐你们又来啦!”校门口的芒果树下,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欢迎牌,叽叽喳喳地追问此起彼伏:“小郑老师今年还教我们数学吗?”“彭哥哥的扎染课什么时候开始?”这些纯真的期待,成了队员们最好的“开工信号”。

孩子们欢迎支教团队员到来

熟悉的课堂承载着全新的梦想与希望。这一次,“太湖青年支教团”精心设计了科技启蒙、艺术熏陶等一系列特色课程。课堂上,队员们化身知识的引路人,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点燃孩子们求知的火花。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授课,都如同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

水火箭科学实验

艺术作品展示

课堂教学

课余时间,队员们深入孩子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倾听心声。条件虽有限,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无比强烈。队员们也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纽带,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引路人。

课后心理团辅

支教初心历久弥坚,六大工程再谱新篇。“太湖青年支教团”以“深耕提质”为钥,开启教育帮扶2.0时代:“红魂铸校”工程从打造红色文化墙升级为组建“星火少年团”宣讲团队,以童声传递红色故事,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重温“长征精神”,传承爱国主义信念;“心法相依”工程在心理普测基础上建立动态档案、创新帮扶机制,同时编排法治情景剧进行学校与社区巡演;“趣育起航”工程通过开展七彩课堂暑期兴趣班,实施年级分类分层式教学、打造21天习惯养成计划,助力孩子们丰富暑期生活;“智汇民声”工程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普通话推广,通过基础语言教学与场景化应用指导,提升沟通能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书香筑基”工程为孩子们营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添置价值5万余元图书、增设空调、恒温饮水设施,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乡村助力”工程建设直播矩阵,成立“太湖-册亨直播联盟”,每周在抖音开展3场主题直播,助力农特产品推广与文旅宣传。

六大工程合集

太湖青年支教团指导教师、太湖学院团委书记陈朕表示:“教育帮扶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火种的播撒与价值坐标的建构。三尺讲台应成为知识传递的桥梁,更应化作展现家国壮阔的万花镜。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支教工作:在精研教学品质的同时,更要通过‘行走的思政课’‘乡土文化寻根’等特色课程,让乡村学子在触摸知识温度的过程中,聆听山河脉动,培育‘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赤子情怀。”

太湖青年支教团指导教师陈朕

作为连续两年带队的队长,退伍军人郑俊威对“红魂铸校”工程有着特殊的执念:“去年我们在墙上画历史,今年要让历史‘走’起来。”课堂上,他用指南针教孩子们辨认方向,用石子摆出作战地图,讲述长征路上的英雄故事,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峥嵘岁月。”谈及为何二次支教,郑俊威望着操场上升起的国旗说:“军装脱了,但军魂还在。教育帮扶就像长征,既要走好每一步,更要有人接着走下去。”

退伍军人郑俊威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太湖青年支教团”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他们正用行动践行着这份青春的深耕约定,在册亨大地上扎稳根基,让教育之树再发新枝、茁壮成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