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唯一!无锡这个项目超百万人参与!
来源: 无锡发布
2025-08-25 15:04:00
家住惠山区堰新社区的高老伯从未想过,自己会在66岁这一年不幸地被确诊患上肺癌;不过幸运的是,高老伯是在早期筛查中发现的,治疗还来得及。
坚持“民生为大”,办好民生实事。党中央、国务院将癌症防治工作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要内容,并列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之一。
作为省内唯一与国家癌症中心开展合作的城市,无锡把全民防癌作为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重要举措,在省内率先开展全民癌症防控行动,连续三年将癌症筛查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实施省内唯一“国家癌症防控全链条全周期管理试点项目”,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力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防筛诊治康”一体化防控体系。
全市18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可参加重点癌症早筛早诊早治服务,包括初筛评估、精查确诊、诊疗康复、动态随访四个部分,每三年一轮,促进全民癌症早诊早治,有效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截至8月22日,全市已有116.19万居民参加癌症早期筛查,评估高危人群27.44万人次,像高老伯一样通过早筛,得以早诊、早治的市民有3323人。
8月18日上午,在堰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门诊肿瘤科诊室,高老伯正在老伴的陪伴下前来复查。去年6月,他在癌筛中被提示肺癌高风险,经绿色通道转至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经CT精查怀疑为鳞癌,后转诊至上级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为早期肺原位癌。手术之后,他恢复良好,未进行放化疗。“一开始还不信,确诊后全家人都很慌,现在想想真是捡回一条命。”高老伯的老伴说。
同一天,在锡山区羊尖镇卫生院,73岁的居民席老伯正坐在内镜中心诊室向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王磊反馈术后情况。今年5月,他参与癌症早筛,不料检查结果显示他结肠多发息肉,疑似恶性,起初还心存顾虑,心理上抗拒进一步检查。经王磊耐心沟通和详细讲解病症,席老伯最终接受转诊到上级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并完成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结肠癌。“在家门口做筛查,还有专家下来看病,早发现真是好事。”他说。
发现一例早癌,便是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据最新数据统计分析,2024年无锡市癌症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为81%,这与近年来无锡大力推广科学防癌理念密不可分。作为无锡市肿瘤早诊早治办公室单位、肿瘤精筛定点医疗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在去年发布六大高发肿瘤的《规范化诊疗白皮书》基础上,今年继续推出了《无锡市全民癌症防控行动科普系列丛书》等,多渠道、全方位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持续提升。
8月19日上午9点,市民张女士来到锡山区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她打开手机上的灵锡App,找到医疗健康下的全民癌症防控行动界面,开始了癌症风险评估自测:“您是否饮酒?您是否白天或晚上经常咳嗽……”根据提示填完初筛问卷几分钟后,张女士立刻就收到癌症风险评测结果,随后她来到检验科,完成了乙肝表抗、粪便隐血试验、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三项检测。今年以来,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初筛问卷9739份,对765位市民进行精筛。
惠山区堰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前哨站”,负责初筛、告知与转诊动员,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则依托三级医院资源,开展进一步精查确诊,并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高风险人群快速检查。2024年,该模式已完成高危人群精查1267例,确诊阳性病例96例。而锡山区羊尖镇卫生院通过医共体模式,引入市级专家下沉,实现肺癌、胃癌等“一站式”筛查,王磊等专家定期前往该卫生院坐诊。
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除了做好预防与早筛、早诊,还有一个关键是及时规范化治疗。
“还好发现得早,治疗及时。”前不久,市民王先生拿到了早筛报告,结果让他心情忐忑:胸部CT发现右上肺有个磨玻璃结节,同时肿瘤标志物筛查异常。他来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进一步诊治,通过多学科团队综合诊疗,最终确诊早期肺癌。该院胸外科对其进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后5天,王先生顺利出院。“通过早诊早治,不给肿瘤发展到中晚期的机会。”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翁鸢说。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翁鸢为患者开展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今年4月13日,“无锡市肿瘤早诊早治工作模式”正式发布,按照标准化评估,建成48家初筛机构和48家精查机构,形成“初筛评估—精查确诊—治疗康复—动态随访”全流程服务网络,遴选12家早诊早治定点医院,组建MDT多学科诊疗团队,实现早筛、早诊、早治的无缝衔接。“这一模式为精查阳性患者提供线上多学科MDT专家预诊和全程健康管理指导,精准衔接临床规范化治疗,从而形成癌症诊疗闭环。”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肿瘤诊疗中心主任茆勇介绍,该院通过不断完善初筛、精查到早诊早治以及康复全流程的医疗服务,让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能够得到精准诊断、及早治疗、动态随访。
8月19日上午8点,堰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周玲背着出诊箱,和同事骑着小电驴来到堰新苑李奶奶家里。李奶奶今年68岁,听力不佳,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常一个人居住。周玲进行常规查体后,半蹲在李奶奶身边,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详细介绍无锡市开展的全民癌症防控行动,简述2024年通过筛查的居民获益的真实案例。李奶奶很感兴趣,周玲仔细讲解参加筛查的基本流程后,李奶奶签了知情同意书,并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完成初筛纸质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较多,针对老年群体,我们医生需要耐心地解释相关问题,为老人的健康尽心尽责。”周玲说。
“超百万市民参与早筛的背后,是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扎实的付出与工作模式的不断探索创新。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全民癌症防控行动方案,配套制订年度计划和具体举措。尤其在操作流程等方面,尽可能地站在基层减负、群众易用、科学管用的角度进行再造重塑,全面提高居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围绕初筛、精查、治疗等维度,探索开发癌症防治保险产品等市场化工具;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反映的检查设备亟待更新等困难,还将探索通过集中采购、融资租赁等方式,汇聚“个人、政府、市场”合力,推动基层医疗、康复机构硬件设备的迭代升级。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癌意识和健康素养,无锡市还利用全市三大运营商、公交267条线路以及地铁87个站点的传播渠道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精准传播防癌知识。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2025年是无锡市全民癌症防控行动第一轮“三年行动”的重要节点。市卫生健康委协同相关部门正在通过跟踪随访、交互比对、采样抽查等多种方式,不断修正误差,进一步提高数据的逻辑严密性和科学精准度;还将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强静态数据背后的动态趋势分析,更加准确地掌握本地常见多发癌种信息,为推出更符合无锡居民健康需求的癌筛政策、医药服务提供支撑,为促进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效赋能,高水平答好全民癌症防控“全国卷”和“地方卷”,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据市卫生健康委统计,2020年至2024年间,无锡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例从27.38%提高至34.91%,提升了7.53个百分点。如今,顺利康复的高老伯、席老伯们,正是这不断提升的数据背后,一个个重获健康的真实写照。
来源:无锡日报、江大附院、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乐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