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疑中暑后送医,检查发现病因是“呼吸过快”?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2 17:43:00
扬子晚报网7月2日讯(通讯员 童雯 刘媛 记者 姜天圣)7月1日,41岁的镇江市民李先生(化名)在单位突感不适。当时空调突发故障,室内闷热难耐,本就患有高血压的李先生感到头晕、气短,面部和上肢也出现麻木感。同事见状,怀疑是中暑,立即将他送往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接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李先生的发病情况,发现他除了受到闷热环境的影响,还伴有明显的情绪焦虑,“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手麻、面部麻木症状,我们首先考虑高温出汗可能导致低钾。但同时,结合他情绪激动诱因,高度怀疑是过度通气综合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治中医师陈雪箭解释道。
陈雪箭
随后医生给王先生安排了包括体格、心电图、血常规+CRP、血气分析、心酶谱等在内的多项检查,其血气分析和二氧化碳分压存在异常,提示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可能。明确诊断后,医生立刻指导李先生佩戴口罩以减缓呼吸频率,并对其进行情绪安抚。李先生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在接受必要输液治疗后,于当天出院。
何为过度通气综合征?
陈雪箭介绍,该症是指患者因情绪或生理因素,短时间内呼吸过快、过深,导致体内二氧化碳被过度排出,引发一系列症状。夏季高温、低气压、高湿度环境容易让人烦躁,若叠加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诱因,极易触发呼吸调节异常。
真实病例频发,诱因多样。
陈雪箭医生强调,这并非个例,就在上周(6月26日),她连续接诊了两名过度通气患者。一位年轻女性因痛经不适,频繁换气后出现头晕、乏力、手足麻木。另一位被救护车送来的年轻妈妈症状更为严重:全身抽搐、泪流满面、双手紧握,无法应答。医生在稳定其生命体征后使用了镇静剂,待其平静后询问得知,她因孩子用药问题发生激烈争执,情绪崩溃导致了上述症状。
易混淆中暑,需提高警惕
陈雪箭指出,过度通气综合征四季均可发生,但闷热天气下人们常不自主加深呼吸,更容易诱发。长期焦虑人群因呼吸调节不稳定,也可能发展为慢性过度通气。
她特别提醒市民,该病初期表现(如头晕、心悸、胸闷、手脚或口周发麻)与中暑非常相似。若按“中暑”处理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明显肢体麻木、抽搐(如“爪形手”、肌肉强直、胸痛甚至短暂意识模糊),必须高度警惕过度通气综合征,应立即就医。
核心处理原则:慢呼吸,急就医
当怀疑此症时,最关键的处理是帮助患者减缓呼吸频率和深度,让体内二氧化碳回升(如用纸袋或口罩罩住口鼻呼吸)。症状严重者,务必第一时间送医,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