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率逐渐提高,慢性白血病患者将迎新选择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2 20:34:00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过去,提及白血病,人们往往谈之色变,觉得它花费高昂却又无法治愈。“但其实临床上已有不少确诊后依然生活了10年甚至20年的病人。”苏北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孙爱红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随着国家医保政策以及药品研发的进步,如今,治疗该病有了多种选择。
症状因人而异,骨髓穿刺检测最准确
据了解,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又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到50岁左右的时间段。在我国,每年约有9300例新增病例。与急性白血病病人很快发热、出血不同,慢性白血病病人一般的症状就是白细胞高,不检查查不出来,部分患者还有肚子胀、吃的少、脾脏肿大等症状出现。
“正常人的白细胞可能只有4到10左右,这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可能高到200甚至300,最后诊断就需要做骨髓穿刺。”孙爱红表示,95%的血液病都需要通过骨髓诊断,患者打完麻醉后,针对骨头特定部位抽取2-5毫升骨髓,结束后休息片刻即可离院,基本没有痛苦。
治疗迎来新选择,医患教育任重道远
此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CML的治疗曾主要依赖传统化疗药物,但这些方案无法延缓疾病进展,患者往往快速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本世纪初,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TKI能够打掉突变的基因bcr-abl210蛋白,是针对大部分患者比较有效的药品,但还有一部分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bcr-abl基因突变,那么原有TKI就没有效果。”孙爱红介绍,今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STAMP药物,被用于治疗新诊断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Ph+CML)慢性期(CP)成人患者,给CML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如今,得益于多种治疗方式的加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高,但现实中依然存在不少挑战。孙爱红感叹,虽然药品选择良多,但很多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在药品费用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很多病人舍不得吃药,比如按规定应该一天吃四片的药品,有的病人回去只服用1-2片,那么患者的治疗效果就不好,医患教育任重道远。
孙爱红提醒,患者们真不必谈“白”色变,应当遵循医嘱,积极治疗,避免熬夜、抽烟、饮酒、染头等等,饮食上尽量少吃外卖、奶茶等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成沫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