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能致命!老瓦工因热射病进ICU,专家提醒别轻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7 19:10:00
入夏以来,高温连连。近日,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接诊一名老瓦工,因为高温中暑“热”进ICU,送到医院时浑身滚烫、意识模糊,血压都测不到了,还出现心肌损伤、横纹肌溶解,所幸救治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老瓦工高温上岗,突然眩晕昏倒
近日,来自宝华的老瓦工阮师傅(化姓)在一处新建小区的楼顶铺设屋面瓦,汗水浸透了工作服。水一瓶接着一瓶,但老阮还是感觉头发沉,像灌了铅,嗓子眼干得冒烟,但想着赶在日落前把这最后一点活干完,硬是撑着没休息。
当他直起身子想喘口气,突然眼前一黑!一阵剧烈的眩晕袭来,胃里翻江倒海。他想扶住旁边的脚手架,四肢却软绵绵地使不上劲,身体也开始不受控制。
离他最近的工友最先发现不对劲,一个箭步冲过去扶住他。老阮嘴唇颤动着,想说什么却发不出清晰的声音,眼神开始涣散,浑身滚烫。工友迅速拨打120求助,并合力把几乎失去意识的老阮抬到楼下阴凉地。
意识不清、心肌损伤,这种病致死率较高
到达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急诊抢救室时,老阮的体温仍超过41°C,处于昏迷状态,同时伴有心肌损伤,抢救室医生迅速诊断是热射病!必须快速降温,逆转脏器损伤势头。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在抢救室展开,高效的冰毯冰帽降温、大量快速补液、气管插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脑水肿。后立即转入ICU进行床旁血液透析,鲜红的血液从患者身体内缓缓流出,一阵阵凉意融入血液,回流至患者的心房。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抢救,患者的体温终于在当晚恢复了正常,脏器急剧损伤的势头也被遏制,这让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后续医疗救治迅速有效,老阮在ICU里住了2天后,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意识逐渐清醒,面对探望自己的工友,阮师傅苦笑道“千万别逞强!天热得邪乎,该歇就得歇,别像我,差点把命搭上!”4天后,老阮顺利康复出院。
别拿中暑不当回事儿!热射病真能“热死人”
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副院长、急危重症中心主任蒋华介绍,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热得要命,真不是一句玩笑话,每年都有人因热射病死亡。
从临床表现来看,中暑由轻到重可分为3大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预防是根本:避开高温时段、补充水盐、注意休息、穿着透气衣物、使用遮阳工具。
2.识别要迅速:头晕、恶心、心慌、乏力、大量出汗(或突然无汗)、皮肤灼热、体温升高、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都是警报!
3.急救争分秒:“黄金五分钟”原则!核心就是快速、有效、持续地降温!
移: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脱:脱去多余衣物,利于散热。
降:用水!浇、洒、喷、擦、敷(冰袋敷大血管处);扇!一切能快速降低体温的方法都用上,目标是尽快把核心体温降到38.5°C以下。
送:立即拨打120!同时持续进行物理降温,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告知疑似“严重中暑”或“热射病”。
4.重点人群建议:
老人、孕妇:避免外出;确需外出时宜有人陪伴;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儿童: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外出时宜有成人陪伴;不要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及时补充水分;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患者:避免外出;确需外出时,宜有人陪伴;服药需遵医嘱;加强健康监测,如血压、血氧、心率等指标出现异常,或病情波动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
户外作业人群:合理制定户外作业安排;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宜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通讯员:张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