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生命极限!23周400克超早产儿“拇指宝宝”接受视网膜病变治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4 19:28:00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眼科与儿科新生儿团队再次创造生命奇迹,成功为一名胎龄仅23周、出生体重400克的超早产儿实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治疗。这是该院迄今为止救治的最小出生胎龄、最低出生体重的ROP患儿,标志着省人民医院在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救治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超早产“拇指宝宝” 筛查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这名出生胎龄仅23周、出生体重仅400克的“拇指宝宝”康康(化名),在母亲孕周不足6个月时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刚刚出生时,康康多项指标不达标,在省人医儿科新生儿团队长达两个月的精细化救治后,眼科团队在ROP筛查中发现康康因为超早产,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I区3期伴 PLUS 病变)。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将严重影响康康的视力。
据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一种发生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致盲性眼病,多发生于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风险越高。正常胎儿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在孕40周完成,早产儿多数存在视网膜血管未完全形成的情况。”省人医眼科主任医师范雯介绍。低出生胎龄和低出生体重、高浓度不规范氧疗是导致ROP的主要高危因素,另外感染、贫血、输血、多胎妊娠、维生素E缺乏等也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
医护团队为康康做术前准备
医护团队为康康做术前准备
突破生命极限 省人医多学科团队为患儿守护“光明未来”
在完善术前检查后,由眼科袁松涛主任医师、范雯主任医师领衔的医疗组采用微创治疗方案,在新生儿团队的全程护航下,为康康成功进行了手术。
新生儿团队殷玉洁主治医师在患儿术中出现血氧波动时,她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调整呼吸机参数,全程保持镇定处置,为手术成功提供关键保障。目前,康康生命体征平稳,已安全返回NICU继续治疗。
术后在NICU继续治疗的康康
和康康一样,江苏省人民医院龙江院区在近一段时间,先后完成4例ROP患儿的抗VEGF(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4名患儿都是超早产儿,出生情况分别是23周、400g,24+1周、480g,27+1周、900g,29周、900g,其中2位患儿已顺利出院,另2位患儿情况稳定,继续在NICU进行支持治疗。
早产儿一定要重视眼底检查 谨防视网膜病变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胎龄<24周的超未成熟儿存活率不足40%,合并ROP时致盲率高达70%。省人民医院已成功构建超早产儿ROP防治体系,将治疗孕周纪录从26周推进至23周,为更多极早早产儿守护“光明未来”。
范雯医生在这里也提醒广大家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重点是要早期筛查。目前主张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在出生后的4周-6周或矫正胎龄31周-32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并遵医嘱定期随访。“ROP的防治需要新生儿科、眼科、家长共同协作,早期筛查与干预是关键!如有疑似病变,务必及时转诊至专科处理。”范雯强调。
通讯员 曹勇 夏小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