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中国医师节·“跨界”医者|“急诊科需要冲锋的勇士,更需要破译‘毒码’的智者”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8 17:27:00

2007年,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孙昊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推荐免试的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为什么选急诊?因为我感兴趣的中毒病人就在这里。”追溯这份热忱的源头,课堂上老师分享的一例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的抢救病例至今令她记忆犹新。她与急诊及毒理学的结缘,正始于此。

在急诊科,面对车祸伤员、外伤病患、突发急症等形形色色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具备多样化的应急处置能力。而其中,中毒患者尤为特殊。急诊科需要冲锋的勇士,更需要破译“毒码”的智者。中毒患者的病因隐匿、病情复杂多变,对精准识别和快速解毒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孙昊多年来坚持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两条腿走路”,在急诊一线积累中毒救治经验的同时持续追踪国际前沿进展,精进毒理学造诣。2024年,南京鼓楼医院急诊医学科创造了一项全球关注的救治奇迹:成功挽救了因意外暴露于剧毒农药虫螨腈而命悬一线的一家五口。此时已是该科主任医师的孙昊直言,虫螨腈中毒在现有的临床经验和临床证据中,患者死亡风险极高。

而该群体病例的抢救成功,正得益于以孙昊为代表的江苏省中毒救治体系的领先实力,依托对于敏锐的临床中毒“特征指纹”识别、快速的毒物检测能力与精准的解毒方案决策机制,团队为患者赢得了生机。最终,这个家庭不仅获救更实现了康复,成为全球首例证据充分的虫螨腈中毒精准救治下的幸存者。这更让孙昊备受鼓舞。“如今,我们建立了数据丰富的中毒患者大型队列研究。这使我们能够依托本土人群数据,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毒研究,而非沿用既往普遍认为的单一模式化治疗方案。我们现在有能力和机会做减法,去探索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当了15年急诊大夫,孙昊坦言这份工作异常辛苦,强度高且易引发职业倦怠。但为何仍有医学生选择成为医生,并在急诊医学领域生根发芽?在孙昊看来,这得益于能够获得非常快速的职业成就感。“当你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时,这种成就感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我想这正是一代代急诊人,包括从事临床毒理学研究的医生,能够坚守岗位、不懈拼搏的根本动力所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