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容易出现便秘问题!这些便秘误区你“中招”了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2 20:02:00
如今,便秘已成为困扰各年龄段人群的常见健康问题。尤其立秋以来,天气由湿热逐渐转向干燥,人体也容易因“秋燥”而出现便秘问题。江苏省中医院专家提醒,便秘这个“小麻烦”可能隐藏着大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保持大便通畅对身体健康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我们吃下的食物,通过胃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大肠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后,形成的固体食物残渣,就是我们常说的“便便”了。随着肠道的蠕动,粪便在直肠越积越多,刺激了肠壁感受器,对身体发出信号,使我们产生了“便意”,最终通过肛门排出这些粪便,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个过程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障碍,粪便长时间停留在大肠,难以排出,便秘就产生了。
关于便秘,大家常有这些误区,您中招了吗?
1. 大便必须一日一排,一日不排就是便秘?
好多人都觉得每天大便一次、每次都无比顺畅才正常,两天不上厕所、很用力才能拉出来就是便秘。其实这是误会。医学上并没有关于拉便便次数的严格规定,从一周拉3次到一天拉3次都是正常的。笼统地讲,真正的便秘是指排便总是既费力又费时,并且次数明显减少(每周小于3次)的情况。
2. 便秘是小问题,无需引起重视?
许多人轻视便秘问题,认为忍耐即可解决。其实,长期便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肛肠疾病(痔疮等);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等);心理问题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如老年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根据医学建议,便秘持续超过两周且没有缓解,或者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3. 一便秘就依赖开塞露或泻药?
长期使用泻药或开塞露可能导致肠道依赖,减弱自主排便能力,甚至引发肠道黏膜损伤。一旦停用,便秘可能加重,甚至引发顽固性便秘。而且便秘可能是肠道疾病、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问题等的信号。长期依赖药物可能延误对根本病因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4.香蕉、粗粮对通便到底有没有用?
香蕉、苹果、西梅等水果含有膳食纤维,可以适量食用,进食过多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宜,还会加重肠道负担。纤维含量高的食物确实会增加排便量。但是,大量食用粗粮等高纤维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可能引起腹痛、排便次数多等症状。需要说明的是,食物毕竟不是药物,疗效可能有限。食疗效果不佳的话,还是要考虑药物治疗。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便秘,调理方法也存在差异。以下为常见的便秘中医证型及特点:
热秘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伴有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成因:多因过食辛辣、温热食物,导致胃肠积热,耗伤津液,使肠道干涩,进而造成大便干结难下。
气秘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但欲便不得出,或排便时不爽,同时伴有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成因:常因情绪烦躁,或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肠道传导失常,糟粕内停,从而引发便秘。
冷秘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难下,腹中冷痛,四肢不温,面色晄白,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成因:多因过食生冷食物,或年老体弱导致脾肾阳虚,使阴寒内生,凝滞肠胃,阳气运化失常,肠道传送无力,最终引起便秘。
虚秘
主要症状:大便并不干结,但排出困难,用力努挣时会出现汗出短气的情况,便后乏力,且伴有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成因:多见于体质虚弱者、久病之后的人或老年人。这类人群人体气血易被耗伤,导致气虚推动无力,大肠传导功能减弱,进而出现便秘。
便秘的防治方法
调整饮食结构
每天增加 25~30 克膳食纤维摄入,可多食用燕麦、红薯、南瓜、菠菜、苹果、核桃、杏仁等坚果,以及亚麻籽油、芝麻油等。减少辣椒、烧烤、油炸食品及过量羊肉的食用。同时,每天需喝够 1.5~2 升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避免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改善生活作息
保持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三次快走或慢跑,每次 30 分钟;也可做揉腹操(顺时针按摩腹部 5~10 分钟),以促进肠道蠕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物钟。此外,要养成良好习惯,避免憋尿憋便。
舒缓心理压力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长期精神压力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因此需学会合理减压,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
通讯员 吴旻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