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丨带状疱疹可能也是心血管病的“帮凶”!专家:预防大于治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6 20:05:00
深夜,一位年过六旬的冠心病患者被紧急送入急诊,他的血压飙升,心绞痛频频发作。经过抢救,患者脱离了危险。可后续的检查结果却令人意外: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心肌梗死,还与一种潜伏在“暗处”的感染性疾病脱不了干系。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很多人不知道,带状疱疹这一老年人常见疾病,正悄悄与心血管疾病“联手”,成为中老年人的双重挑战。近日,一场名为“带疱伤心,主动联防”的主题科普活动在南京举办。来自疾控、临床和社区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我国心血管健康现状、心血管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叠加风险、如何管理与预防,以及医防融合实践等话题展开生动科普,携手筑牢联防高墙。
专家提醒:健康守护的核心,早已从“亡羊补牢”转向“未雨绸缪”。心血管患者的身体防线本就更需呵护,筑牢心血管与免疫力的双屏障,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负责,更是对家庭责任的担当。这个秋冬,务必警惕带状疱疹这个“隐形陷阱”,唯有主动防范,才能真正守住健康的底线。
心血管疾病遇上感染性疾病,警惕 “1+1>2” 的健康危机
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梁亚琼与会并进行致辞,她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健康中国 2030’战略深化推进的关键阶段,心血管疾病作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已被纳入重点防控范畴。需要强调的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一项需多方协同、统筹推进的复杂系统工程。除了‘三高’这些早已被重点关注的传统危险因素,一些‘隐形风险’也应被重视。未来,心血管疾病与感染性疾病亟须打破各管一域的防控壁垒,探索‘慢病+感染性疾病’协同管理模式,持续强化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临床多学科之间、公卫多系统之间,乃至社会多领域之间联手协力、紧密合作,构建起全面、高效的全民健康防线。”
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 梁亚琼
随着入秋降温,昼夜温差拉大,受冷空气刺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会发生剧烈收缩,容易导致血管闭塞,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另外,大众的生活习惯也会发生一些改变,通过摄入高油高盐食物“贴秋膘”,这也会间接加重心血管负担。心血管疾病不仅会直接损伤心脏、血管等器官,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等致残致死性事件,还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贾海波
“数据显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更高,带状疱疹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肌梗死、脑出血、脑卒中的风险也会增加。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说我们必须要重视。”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贾海波介绍道:“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管理过程,包括药物治疗、康复理疗等多方面,一旦叠加了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两者相互影响,就会增加疾病管理的复杂程度,甚至可能会出现临床不良结局。正因如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一方面需要科学管理基础疾病,做好‘疫苗+控压+调脂’的协同防护至关重要。同时,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皮疹、水疱等,需尽快就医,进行合理的处理。治疗期间也要兼顾心血管疾病,比如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不同药物互相干扰。”
带状疱疹双重暴击:皮肤痛未了,神经痛、心脏风险已上门
“50岁以后,我们的细胞免疫能力剧烈下降,那么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就有可能再激活,发生带状疱疹。一旦得了带状疱疹,它的第一临床表现就是剧烈疼痛,并可贯穿全病程。皮疹出现后超过90天的疼痛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30%~5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年,部分可达10年。加之,中老年人组织修复能力差,病毒感染造成的局部炎症变化、组织损伤,靠他们自身是很难修复的,所以这种后遗神经痛甚至可能陪伴患者终生,这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疼痛科主任孙岩军分享道。
对心血管患者而言,这种剧痛更是“致命威胁”,它会像导火索一样引发连锁反应——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更高,感受到的痛感也更强。同时,急性期疼痛会让心率加快、血压飙升,直接加重心脏负担;长期失眠和应激状态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让原本稳定的心绞痛频繁发作。一旦发生感染,还可能导致原有心血管疾病加重,出现临床不良健康结局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疼痛科主任 孙岩军
孙岩军主任也对此进行了温馨提示:“带状疱疹不仅仅是一个皮肤病,皮肤损伤只是它的表现之一,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目前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有限,这就提示我们应将治疗关口前移,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这类高危人群来说,更应提倡‘预防大于治疗’,这也正是我们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所在。”
筑牢“双防线”!医防协同守护“心”健康
面对心血管疾病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主动预防、联防共管”已成为健康共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双病联防”的理念正在社区落地生根,帮助长辈们实现 “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织密健康防护网,把风险挡在门外。
以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目前中心主要服务大光路街道的5个社委会,共计4.9万人,其中老年人的占比大概在30%。入秋以后,据临床医生反馈,很多的慢性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不是很稳定,这也导致了他们抵抗力的下降,罹患感染性疾病风险增加。“我们一直在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怎么发挥好守门人的作用,把慢性病控制好,同时降低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这是我们要做的。”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周晓明在活动中说道。
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 周晓明
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内创新首推“全科医防融合门诊”,固定诊室、固定医生、固定护士的“三固定”搭配模式让就诊更顺畅。在对辖区内慢病人群的诊疗中,把疫苗接种建议也作为临床工作路径之一。除此之外,在家庭医生签约的过程中,对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分级管理,对于感染风险较大的居民,在后续随访会将危险因素做进一步沟通。周晓明主任分享道,“入秋以来,我们社区进行疫苗接种的居民明显增多,这与我们组织的多样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们积极宣传,让社区内有慢病的居民知情,同时我们延长接种时间、开设接种专场,让居民接种更便利。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开展成人疫苗处方的试点。需要指出的是,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居民,如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