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一天接诊8人!长假户外活动“蜂”险高发,被蜂蜇后千万别这么做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2 20:44:00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郊游、登山等户外活动备受青睐。然而,这份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潜藏着被蜂“亲吻”的风险。“长假第一天,我刚上班一小时,就来了两位蜂蜇伤的病人。”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黄洋告诉记者,近期蜂蜇伤患者数量显著上升,最忙的一天,急诊科甚至接诊了8位这样的患者。

秋季蜂类活跃,郊游露营需警惕

出现三种信号立刻就医

长假第一天,小胡(化名)和朋友去南京周边的山里徒步,没想到在一片树林里突然遇到了几只蜂。他身上立刻传来剧痛,很快全身就起了红疹,朋友赶紧把他送到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黄洋检查后,诊断这是马蜂蜇伤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小胡的症状才慢慢缓解。

图源 视觉中国

黄洋提醒,秋季本来就是马蜂活跃的季节,加上最近天气忽冷忽热、雨水又多,特别适合蜂群活动。恰逢国庆长假,大家喜欢去郊游、登山、露营,但很多人缺乏应对蜂群的经验和防护,导致被蜇伤的病人也多了起来。

他特别强调,不同蜂种的危险性差别很大。普通蜜蜂蜇伤,如果蜇伤在5处以内,而且只有伤口局部的红肿热痛,一般问题不大;如果蜇伤超过10处,或者出现了任何全身不适症状,需立刻到医院就诊;马蜂的毒液毒性很强,可能引发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

黄洋强调,尤其要警惕以下三种危险信号,它们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甚至休克的前兆:

一、喉头水肿,出现声音嘶哑、说话费力、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甚至感觉“喉咙被堵住”,这是过敏反应中最危险的症状,随时可能引发呼吸骤停;

二、皮肤过敏,全身突然出现大量荨麻疹、风团,或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同时可能伴随口唇、眼睑、舌头或四肢末端明显水肿;

三、休克表现,如头晕、眼前发黑(由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或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严重时会直接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甚至心跳骤停。

医生详解蜂蜇伤处理方案

过敏人群需特别注意

黄洋建议,被蜂蜇伤后首先要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如果遭遇大量蜂群攻击,切勿奔跑或拍打(易激怒蜂群导致反复蜇伤),应立即用衣物遮盖头部和颈部,减少身体暴露,随后向蜂群活动的反方向快速撤离。

到达安全地点后,可尝试挤出伤口局部的毒液,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蜇伤部位,有条件可进行冰敷以缓解局部疼痛。完成初步处理后,需立即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治疗。

“不少人对蜂毒危害认识不足,轻信民间土方处理,反而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黄洋特别指出,蜂毒可能引发多器官损伤,只有规范处理才能避免后续隐患。尤其是被马蜂蜇伤后,哪怕是初期症状轻微,也需到就近医院观察至少1小时。

对于过敏体质人群,他建议在户外活动时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做好应急准备。此外,为从源头避免蜂蜇伤,他建议大家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物和长裤,特别是在蜂类活动频繁的野外环境中,要避免穿着颜色鲜艳的衣物;其次不要“招蜂引蝶”,比如涂抹香水或有香味的化妆品;不能随意拍打捕捉蜂类,更不能去“捅马蜂窝”,避免引发蜂群攻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