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重病大学生离世前完成硕士答辩,安宁疗护托起他生命最后一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0 18:21:00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2025年的主题是“实现承诺:人人享有姑息治疗”。专家表示,安宁疗护的深意,在于既安顿患者,也抚慰家庭,以求生死两相安。它作为一种积极的治疗照护模式,旨在生命终期为患者与家人纾解身心的重负,将沉重的时刻转化为温暖的陪伴,为生命画上温暖的句点。

图源 视觉中国

肿瘤已经破溃,伤口令人不忍直视,裸露的肌腱与搏动的动脉隐约可见……来自明基医院的护士黄明辉回忆道,她曾接诊过一位晚期食管癌患者付叔叔(化姓)。在生命最后的阶段,即便全身疼痛不断袭来,他仍为了家人的期盼,顽强地坚持着。“是选择在痛苦中延长生命,还是选择有尊严地放手?那时我深知,自己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我所见过的不一样的生命历程。”在黄明辉的引导下,付叔叔的妻子苏老师(化姓)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全心守在丈夫的床前。“同时我向他们提出了通过神经阻滞阻断疼痛扩散并配合静脉镇痛泵持续镇痛的方案,他们接受了。”

黄明辉动情地回忆,在镇痛药的作用下,付叔叔在临终前的那个夜晚安静得如同一个熟睡的孩子。凌晨四点多,他舒适而带着尊严地离世,身上还带着黄明辉最后一次为他换好的敷料。“付叔叔离开十天后,我通过微信关心苏老师的近况并安慰她,尽管付叔叔生前饱受病痛折磨,但有她全程悉心陪伴,那段日子依然充满温暖。半年后,我再次联系苏老师时,能感受到她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以及对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已经渐渐释然。”

安宁疗护服务的对象广泛,既有刚拥抱世界104天的稚嫩婴孩,也有历经百年风雨的世纪老人。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袁玲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种照护跨越了年龄与病种的界限,为每一个步入生命终章的人点亮尊严的灯火,托起生命最后的重量。

“我们曾遇见一位努力考入名校的大学生,然而不幸的是严重的疾病紧随而来。父母难以接受,他自己也面临奋斗多年的人生却即将终结。”袁玲谈到,作为安宁疗护的一部分,团队鼓励他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与世界告别也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准备,让生命留下有意义的故事与价值。”在病房中,这位大学生依然坚持学习,尽管病痛缠身,仍不懈地准备考研、攻读课程并完成论文,最终在告别世界之前顺利通过了研究生答辩。

“安宁疗护不是被动等待死亡。”袁玲强调,它是一种积极的治疗与照护模式,旨在帮助临终者及其家庭走出困境,让生命的最后一程更加温暖。她进一步解释,在生命末期,患者与家庭常面临身体、心理与精神三方面的痛苦。安宁疗护团队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制定个性化照护计划,运用多维度技术缓解身心痛苦,并借助医务社工及社会支持系统,协助解决家庭与社会的实际问题。在人们逐渐接受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袁玲呼吁,应加强生命教育的普及,帮助患者与家属更好地理解并接纳安宁疗护,从而在生命的终点,寻得一份从容与平和。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吴伟介绍,江苏省始终将安宁疗护作为健康江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安宁疗护的服务模式。目前,江苏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全省有376家医院已经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服务的床位超过了2100张。而南京作为江苏安宁疗护工作的先行区,在服务体系构建、服务模式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同时记者了解到,10月10日,南京安宁疗护专科联盟也正式成立。专家介绍,该联盟将致力于打破机构壁垒,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先进经验得以快速推广,让优质安宁疗护服务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视频 吕彦霖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