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糖尿病足,伤不起的狠“脚”色!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4 13:05:00

说起糖尿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提到糖尿病足,是不是感到有些陌生?其实,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最令人谈之色变的一种。一个小伤口,如果护理不当,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南医大二附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李磊表示,目前科室接诊的糖尿病足患者较多,年纪最大的有80多岁,年轻的也有30多岁。一些患者面临深部组织暴露、创面经久不愈的风险,急需进一步治疗。正确认识和预防糖尿病足,就显得十分重要。

糖尿病足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系列问题的集合,主要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溃烂)、深层组织破坏(如肌肉、骨骼),严重时可能导致坏疽(组织坏死),最终需要截肢来挽救生命。

引发糖尿病足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的高血糖损害了下肢的血管和神经。

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脚部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对疼痛、冷热、压迫等感觉变得迟钝甚至消失。这意味着脚被鞋子磨破了、被热水烫伤了,患者都可能毫无察觉,小伤口极易发展成大问题;

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导致脚部血液供应严重不足。缺乏血液带来的氧气和养分,脚部组织非常脆弱,一旦受伤就难以愈合,容易感染和坏死;

感染:高血糖环境是细菌滋生的“温床”,足部伤口极易发生感染,且感染难以控制,会迅速扩散。

如果您或家人属于以下情况,风险会显著增加。

糖尿病病程长(超过10年);血糖控制差(长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过高);周围神经病变,使下肢和足部感觉迟钝,导致对足部损伤的保护机制缺乏;有足溃疡或截肢病史;已经出现神经或血管病变的迹象(如脚麻、凉、痛);足部畸形(如拇外翻、锤状趾);视力差(难以自己检查双脚);独自生活、年老或缺乏足部护理知识;吸烟(加重血管损伤)。

“早发现”是避免悲剧的第一步! 请警惕以下信号

感觉异常:脚部出现麻木感、针刺感、烧灼感、蚂蚁爬行感,或对冷热、疼痛不敏感;

形态和颜色改变:脚部皮肤干燥、无汗、皲裂;脚趾甲变厚、变形;肌肉萎缩,脚趾变形;足部颜色变苍白或紫红;

温度变化:脚部发凉,或出现不明原因的肿胀;

疼痛:行走时出现小腿肌肉疼痛,休息后缓解(间歇性跛行),或在休息时也出现足部疼痛;

出现伤口:即使是非常微小的伤口、水泡、胼胝(老茧),愈合非常缓慢。

90%以上的糖尿病足溃疡是可以预防的! 请牢记以下“护足宝典”。

控制血糖是根本 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将血糖(尤其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每日足部检查(最重要!)  养成习惯,每天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仔细检查双脚的脚底、脚趾缝、脚后跟等每一个角落。检查内容包括有无伤口、水泡、红肿、裂口、颜色异常、趾甲问题等。如果自己看不清,可以请家人帮忙。

正确的足部清洁与护理  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37℃,用手肘或温度计测试,切勿用脚试温(因感觉迟钝易烫伤);温和清洗,使用中性肥皂,洗脚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

轻柔擦干: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尤其是脚趾缝。保持湿润,洗脚后涂抹保湿霜(但避免涂在趾缝间),防止皮肤干裂。

选择宽松、透气、圆头、厚底、有支撑性的专业糖尿病鞋,穿鞋前一定要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新鞋穿1-2小时就要脱下来检查双脚。选择浅色、柔软、透气、无接缝线的棉质或专用糖尿病袜。浅色便于发现血迹或脓液。

避免任何形式的足部损伤 绝不赤脚行走,即使在室内;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直接暖脚,以防烫伤。正确修剪趾甲,不要剪得太深或剪伤两侧皮肤,有厚甲或嵌甲应寻求专业医生帮助;禁止自行处理鸡眼、老茧或脚癣,应去医院由医生处理;一定要戒烟,因为吸烟会急剧加重血管收缩和损伤。

如果发现足部问题,怎么办?

黄金法则:立即就医,切勿拖延!即使是一个小水泡或轻微的红肿,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应立即前往医院的内分泌科、烧伤科就诊。千万不要自行涂抹药膏,不要用针挑破水泡或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消毒。

李磊表示,烧伤整形科在糖尿病足治疗中,更像一个“修复大师”,为经过内科和血管外科处理后的“预备土地”(创面),提供最先进、最合适的“覆盖材料”和“重建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足保肢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糖尿病足虽然可怕,但它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管住血糖是基础,每日检查是核心,科学护理是保障,及时就医是底线。

通讯员 张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