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 “儿童心理赋能”助力基层心理健康服务提质增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2 10:53:00
近日,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萤火虫智慧心理赋能实践团深入睢宁县、邳州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儿童心理赋能实践活动。团队通过专题授课、互动体验、座谈交流等形式,为两地400余名学生送去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专业实践助力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此次活动由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联合睢宁县和邳州各地暑托班共同举办,聚焦青少年情绪管理等常见心理需求,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搭建心理支持平台。“一直以来睢宁聚焦青少年成长,尤其关注暑托班孩子的心灵滋养,但专业心理力量的注入始终是我们努力填补的拼图。徐州医科大学志愿者们带着医学温度与青春热忱而来,这份及时的温暖让我们看到了守护童心的新希望。更感受到高校青年心怀家国躬身实践的担当。”共青团睢宁县委李元朝说。
活动中,家长代表们集中反馈了当前面临的几类典型困惑,包括孩子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有效纠正、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容易出现过激的应激反应,以及部分孩子存在对父母过度依赖与崇拜的现象等,这些问题均对日常教育引导造成了一定困扰。针对家长们提出的具体问题,徐州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刘欣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逐一进行了专业解答,并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可采用行为替代法帮助孩子逐步改正坏习惯,通过优化环境减少外部刺激以缓解孩子的应激反应,同时引导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睢宁县各个暑托班的课堂上,200余名暑托班学生的参与状态从最初的拘谨羞涩,逐渐转变为积极投入的热烈氛围。课前,孩子们面对身着实践服的大学生哥哥姐姐,大多低着头摆弄衣角,被点名时也只是小声回应。但当队员们拿出色彩鲜艳的“情绪卡片”,用“猜猜我现在是什么心情”的游戏开场时,坐在前排的几个孩子率先举起了手。到了情绪演绎环节,孩子们更是彻底放开了手脚。他们分组演绎“被同学误会”“考试没考好”等场景,有人扮演“烦恼小怪兽”时故意做出夸张的生气表情,引得全班哄笑;也有人在模拟“向老师倾诉”时,认真地说出自己藏在心里的话。课堂最后10分钟的“填满我的快乐能量瓶”环节,同学们更是争先恐后想要分享可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在邳州市开展的志愿活动中,隆丰湖志愿者用耐心陪伴为孩子筑起成长阶梯。活动现场,一名小女生因害羞始终未敢动笔作画,独自静坐角落,神情局促。护理专业的志愿者丁思麒敏锐察觉后,立即上前轻声安抚,随后以陪伴式引导,与孩子共同投入创作。从起笔勾勒到色彩填充,志愿者通过温和互动传递鼓励与信任。随着创作推进,小女生逐渐放下拘谨,不仅主动表达想法,更独立为作品增添创意元素。此次志愿陪伴不仅完成了一幅画作,更以细腻关怀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让温暖与成长在互动中悄然发生。在民主社区主题为沉浸体验的心理活动时,孩子们纷纷积极参与趣味问答,给他们2秒钟看屏幕,接着让他们说出屏幕中图形的形状和顺序。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答,“三角形!”“圆形!”“梯形!”……最后公布答案时没有梯形。孩子幽默可爱地说道:“哎呀,梯形消失啦,它是不是偷偷躲起来和我们玩捉迷藏咯!土山镇的孩子们也在活动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分组小游戏中友爱协作。
此次徐州医科大学学子在睢宁县、邳州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当地暑托班学生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心理关怀与知识助力,更搭建起一座校地联动的坚实桥梁。实践中,学子们将课堂所学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也让地方感受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下一步,徐州医科大学将持续深化与睢宁县、邳州等地的合作,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推动更多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下沉基层,让学子在实践中成长,让地方在联动中受益。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份校地情谊将不断升温,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与医学人才培养注入更持久动力,共同书写服务地方、惠及民生的新篇章。 (高巧云 朱育娴/文 朱寒冰 曹楚 陈熠萱 丁思麒 闫玉波 王浩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