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

贵州榕江抗洪一线,南中医研支团奋战守护“第二家乡”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2 21:29:00

6月24日,贵州榕江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全城被淹,内涝严重。6月28日,洪水再次袭来,脆弱的榕江县城再一次遭受重创。6月29日,洪水退去,县城内淤积如山。记者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悉,该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八位成员放下书本,全员投身到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用青春的肩膀扛起了守护他们“第二家乡”的使命。

在榕江县中医院,支教团成员王自善、孙倩文迅速回归医者本色,参与医疗救治工作。洪水过后,外伤及感染病人急剧增多,王自善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被临危受命,担任起洪灾中医救治组负责人,每天上午在急诊与病房间,下午又投入门诊工作。“当收到榕江县中医院号召时,我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投入到了灾后医疗救治,在前线整整坚守了一个星期。”

孙倩文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在急诊病房内忙碌,她将所学的中医智慧融入救援现场,通过穴位按压驱散救援人员的疲惫,以刮痧技法缓解中暑者的不适。“从传道授业的讲台到守护生命的战场,变的是阵地,不变的是我们南中医人‘护佑生命’的赤诚之心。”

洪水初退,榕江城区街道泥浆沉积,深可没膝。支教团成员金芳琴、施佩辰、孙玺璋、赵宇航手持铁锹、推车,踏入这片泥泞战场。淤泥裹挟着杂物,沉重异常,每一铲都需耗尽气力。铁锹的木柄磨得手心通红,水泡破溃又新生,却无人放下手中的工具。

后勤保障点内,支教团成员吴可楠、王又幼在临时搭起的简易灶台边,负责为前线救灾人员保障伙食供应,每天赶制出近5000份盒饭。“看着一箱箱饭菜被紧急运往县城和各清淤点,我深刻体会到保障好每一口热食,就是为清淤前线筑牢最坚实的后盾。”吴可楠说。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南中医第26届研支团的八名志愿者说,在一年支教期行将结束时,加入到这场百年一遇的灾后重建中,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青年志愿者最大的使命,就是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力量!

记者了解到,八名志愿者中,有七名均为中共党员。在抗洪救灾一线,用支援行动迎接“七一”的他们,亲身感受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亲眼见证什么叫“军民鱼水情”。

南中医研究生支教团自2018年起值守贵州省黔东南大山深处,一届接一届、一棒接一棒坚守在基层岗位上,早已将南中医的志愿服务旗帜深深扎在了榕江之畔。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出征时的那句誓言——“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