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5诺奖|“分子建筑师的杰作”获得化学奖——从沙漠取水到捕获碳,这种新材料正在改变世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8 23:13:00
10月8日,202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今年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获奖理由是“用于开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什么?它对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记者邀请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丁梦宁进行解读。
无中生有,分子建筑师的杰作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到底是一种什么材料?为何会是诺奖级的突破?
“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它的突破性,在于弥合了材料世界两大阵营的鸿沟。”丁梦宁科普道,在MOF出现之前,化学家的材料工具箱分为两大阵营,界限分明:一边是以碳原子为骨架的有机材料,柔韧易加工却难以形成规整孔道;另一边是结构有序的无机材料,坚硬稳定但种类有限,难以精准调控。
在过去,化学家们通常只是分别使用这两类材料,或者进行简单的物理混合。这就像一位建筑师,他要么用木头(有机)盖一座柔软的木屋,要么用砖石(无机)砌一座坚固的堡垒,但很难从分子层面将木头和砖石“化学键合”在一起,建造出一种兼具两者优点的全新建筑。
MOF用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来自无机世界)作为坚固的“关节”或“节点”,用有机连接分子(来自有机世界)作为定制的“连杆”或“支柱”,通过强大的配位键,像搭乐高积木一样,自下而上地组装成一个规整、稳定且内部充满空腔的三维框架结构。
丁梦宁表示,这种设计理念的革命性在于,它拥有了无机材料的“骨骼”:由金属节点构成的周期性框架,使MOF具备了晶体的刚性和稳定性,能形成长期存在的规整孔道;同时,它注入了有机材料的“灵魂”——有机连接体的引入,带来了近乎无穷的设计自由度。通过改变“连杆”的长度、形状和化学基团,可以像定制家具一样,精准调控孔道的大小、形状和内部的化学环境。
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所强调的,三位获奖者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一类新材料,更在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为化学家提供了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强大工具。
从搭建分子模型到空气里“榨”水
在诺奖的颁奖词中提到,MOF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这非常引人注目。而这一神奇应用背后,是三位化学家共同掀起的材料革命。
这项突破始于1989年,理查德·罗布森率先探索原子特性的创新应用。他创造性地将带正电的铜离子与四臂状分子结合,形成了结构规整、充满无数空腔的晶体结构,宛如有无数空腔的钻石。罗布森立即意识到这种分子构造的潜力,但其稳定性不足且易坍塌。随后,北川进与奥马尔·亚吉在1992至2003年间分别取得关键突破:北川证实这类材料可以吸附气体,并预言MOF可具备柔韧特性,验证并拓展了MOF的功能。而亚吉则成功建构出高度稳定、高比表面的框架材料,并通过理性设计赋予材料崭新特性。
“他是MOF概念的正式提出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网状化学”的理论框架。”丁梦宁介绍。亚吉在1999年合成的MOF-5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证明了这类材料可以同时具备高稳定性以及前所未有的高比表面积,就像一个内部被彻底掏空、布满了无数房间的摩天大楼,其内部表面积大得惊人(一克MOF-5的比表面积大约是300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的面积压缩到一克粉末里),这为大量吸附二氧化碳等小分子提供了物理基础。
亚吉后期致力于MOF的精准功能化。他通过对有机连接体和金属簇的精密设计,在MOF的孔道内壁“安装”了特定的亲水组分。这些基团与水分子产生恰到好处的相互作用——既能在夜晚牢牢抓住水分子,又不会抓得太紧,以至于白天仅靠阳光的热量就能让水分子“挣脱”并释放出来。“吸得饱”又“吐得出”,让MOF“沙漠取水”的梦想,从一篇论文走向沙特的示范项目。
从实验室到市场:MOF的挑战与机遇
这种由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编织而成的“纳米海绵”,凭借其破纪录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能像智能捕手般精准吸附气体、锁住水分、捕获污染物。从防潮鞋盒到新能源汽车的储氢罐,从冰箱除味剂到工业废气处理,MOF正悄然重塑我们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丁梦宁指出,尽管MOF的大规模工业化合成已在技术上实现,但其从实验室迈向广泛日常应用的核心瓶颈,在于找到那个在性能与成本上能全面超越现有成熟技术的“杀手级应用”。由于MOF复杂的结构导致其成本略高于传统多孔材料,他认为,其产业化突破将更可能发生在一些高附加值领域。
基于获奖者的开创性工作,全球化学家已构建出数万种功能各异的MOF材料,其中许多有望助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目前,MOF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高度活跃的热点领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依托其配位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深厚积累,为功能MOF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奥马尔·M·亚吉教授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在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游效曾老师课题组学习过一段时间。游效曾院士课题组利用配合物构筑基块,首次组装了空间结构多样的三维配位聚合物和分子基型分子筛MOF材料。
近年来,南京大学左景林教授、袁帅教授等团队正专注于新型功能MOF材料(包括光电功能MOF材料、绿色催化MOF材料等)的合成。丁梦宁本人的研究是基于新型MOF半导体材料,设计并制造出高性能的微纳电子传感器件。在他看来,高端化学传感芯片,也高度契合我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寻求“弯道超车”的战略布局。
从罗布森的开创性工作算起,这场材料科学革命仅酝酿了36年。然而,MOF为化学家提供的这个“全新工具箱”,已然展现出驱动环境、健康与能源领域迈向变革的惊人潜力,成为解决特定问题的“王牌”。从赋能清洁能源的储氢罐,到守护生命健康的药物载体和传感芯片,这场由三位诺奖得主开创的“分子建筑”革命,正等待全球科学家共同构建更精彩的未来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