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汽车

快稳兼得:上汽大众的品质“炼金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2 16:37:00

智能电动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效率革命。新势力争相刷新“上市”纪录,“唯快不破”似乎成为行业新法则。然而,速度的竞赛,是否会模糊安全的边界?效率的提升,能否与质量的坚守并行不悖?在日前举行的上汽大众品质开放日活动中,这家深耕中国近四十载的汽车巨头,用一场硬核的“品质阅兵”,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安全永远是底线,品质不容妥协。 其展现的不仅是严谨的测试流程,更是在“研发提速”与“质量保障”之间寻求最优解的智慧与决心。

“快”与“稳”的辩证法:体系提速不越安全雷池

面对市场对新产品迭代的迫切需求,上汽大众没有固步自封。通过体系能力的优化升级,其将整车研发周期从传统的54个月大幅压缩至24-36个月,效率提升超过30%。但这并非简单的“减法”,而是流程再造的“乘法”——通过增加测试资源投入、优化流程设计、实现关键环节的并行作业,在时间轴上做“精算师”。例如MEB平台前副车架测试,传统模式下,一个台架测试4个零件需耗时8周,优化后,两个台架同时运行各测试2件,总时长直接减半至4周,效率倍增。

然而,当涉及安全与耐久性等核心品质时,上汽大众反而主动“慢下来”,甚至投入更多。以耐久测试为例:行业常见的3万公里标准被提升至10万公里,其模拟强度相当于用户实际行驶30万公里;极端气候可靠性测试里程必须跑满3万公里,达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这“一快一慢”的辩证法,清晰勾勒出其价值天平:效率服务于市场,质量则关乎生命。

“看不见”的战场:严苛试验构筑品质长城

当有些车企聚焦于炫酷功能时,上汽大众始终坚守汽车的本质—— 安全、稳定、耐用。品质开放日活动正是其向外界传递对德系品质的坚守和对长期主义的坚持的窗口。

2025年3月和7月,上汽大众连续举行品质开放日,邀请车主、媒体、粉丝亲眼见证那些鲜为人知的严苛测试。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那些将车辆置于极端环境下的“硬核”试验场——这并非作秀,而是一辆上汽大众汽车交付前必经的“成人礼”。

环境“炼狱”: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能模拟出25天内吐鲁番、海南一年的暴晒强度,无情考验着塑料件变形、密封条老化、内饰褪色。耐候性测试则让车辆承受近120℃的炙烤与-50℃的极寒洗礼,模拟全球最严酷气候对材料的摧残。

强度“酷刑”:车门需经历10万次开闭才能通过耐久试验,相当于普通用户30年使用强度,并且测试在-30℃至80℃的冷热交替环境中进行,验证其极端温度下的可靠性。整车被固定在四通道液压振动台上,连续“颠簸”四周,模拟30万公里各种恶劣路况的摧残,只为验证那份“十年如新”的扎实感。

密封“水攻”:雨淋密封性试验台模拟多达22种真实涉水场景,喷淋量可达特大暴雨的数十倍。更创新性地引入倾斜姿态、动态负压等极端工况,从多角度、多维度“水淹七军”,确保每一处缝隙都滴水不漏。

静谧与电磁“堡垒”:在国内首创的双鼓面声学试验室中,工程师能捕捉到比深夜更静谧环境下车辆最细微的噪声差异,精雕细琢打造宁静座舱。电磁抗扰实验室则严格践行“每件必测,合格上车”的铁律,确保车辆电子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不受干扰也不干扰外界,守护人车安全。

这些远超用户日常使用强度的极限挑战,正是上汽大众产品“开不坏”口碑背后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品质,从来不是设计图纸上的承诺,而是在这些严苛“考场”中一次次“折腾”出来的硬实力。

安全基因:三层标准与“假人军团”的生命守护

对于上汽大众而言,安全绝非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

三重标准护盾: 从国家强制标准(GB)的底线,到C-NCAP、C-IASI等国内严苛新车评价规程的高要求,再到更为严格的大众集团内部标准(如更高速度的碰撞测试、更复杂的场景模拟),三层缜密的安全标准体系覆盖各类复杂工况与极端场景,构筑起全方位安全屏障。

“假人军团”的生命守护: 价值超亿元的49具高精度假人,如同无畏的“生命替身”投入测试。其中身价千万、配备128个传感器的顶级THOR假人(代表了目前假人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一次次碰撞中精准反馈人体伤害风险。以刚刚上市不久的途昂Pro为例,其安全研发投入高达1.71亿元,完成367项安全测试、超2333次实验,包含82次惊心动魄的整车碰撞与11次翻滚试验。在高于国标的56km/h高速正面碰撞(能量提升25%)中,其乘员舱坚如磐石(ABC柱基本不变形),气囊精准弹出,隐藏式门把手自动弹出便于救援;翻滚瞬间,系统瞬间触发燃爆安全带与保压气帘,车门自动解锁弹出,为乘员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这背后,是无数次假人用“身体”换来的数据优化。

气囊的千次锤炼: 仅安全气囊单项开发,就要进行超过1090次的各类严苛试验——不仅测试气囊本身,还包括极限样件、极端老化环境、复杂电磁兼容性以及有害气体分析等,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正确点爆、完全展开并有效保护乘员。安全,是无数次失败与改进堆砌出的确定性。

品质即信仰:8000条标准的“细节控”

上汽大众对品质的敬畏,最终凝结为近8000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严苛标准。这浩如烟海的条款,涵盖国标、大众集团标准及DIN/ISO/VDA等国际标准。从项目启动的第一天起,质量保障体系就如影随形,严控每一个开发节点的成熟度。“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早已从理念内化为行动准则。正如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在活动中强调:“定义一款车能否进入市场,上汽大众有‘一杆秤’。这杆秤背后的信心,来自于稳定的试验资源和完备的开发与验证体系。每一个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并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试验标准而得出的。”寒冬里依然能顺畅开启的车门,酷暑暴晒后依然清新的车厢,经年累月行驶后车身扎实无异响的表现——这些用户日常可感可知的品质细节,正是那8000条标准在无声代言。

写在后面:

在智能电动车竞速的赛道上,速度固然重要,但若失去安全的基石,再快的速度也可能成为冲向深渊的助力。上汽大众的品质开放日,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其“快稳兼得”的发展路径:“快”,源于体系能力的精进与流程的优化;“稳”,则根植于对安全底线的敬畏和对近8000条标准的极致恪守。 它启示行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拥抱变化的速度,更在于坚守核心价值的定力与对生命敬畏的深度。当效率的引擎轰鸣向前,唯有将安全的基石夯得更实,方能在智能电动化的澎湃浪潮中行稳致远,让每一辆驶出工厂的车,都成为用户值得托付生命、信赖如初的可靠伙伴。这,正是一家成熟车企对“安全永远是底线”最深刻的诠释和最庄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