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热点 】 又一例“食脑虫”!男童打水仗后高烧不退确诊,母亲紧急求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2 17:11:00
近日,一名6岁男童的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称孩子6月16日在幼儿园打水仗后,第二天开始持续发烧,辗转多家医院最终确诊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虫,也就是俗称的“食脑虫”。7月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孩子母亲了解到:孩子是合肥人,目前已经转到上海的医院。通过药物治疗后已退烧,意识还算清晰,可以自主活动,但走路很慢,很容易摔倒,不像以前一样爱跑跳了。目前,孩子母亲已联系到国内的药品厂商,药品的获取需要医院出具相关许可证明。若获得药品,后续使用还需与医院沟通,听取专业医师的意见。孩子母亲称,今天下午接受了张文宏团队医生的会诊。
宝妈发帖救助:我的孩子感染了“食脑虫”
“求求大家救救我的宝宝!”7月1日,安徽合肥一位宝妈发帖求助,她的孩子感染了十分罕见的狒狒阿米巴原虫,俗称“食脑虫”,连日来发烧不断,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之中。这名宝妈介绍,自己的孩子今年6岁,6月17日忽然发烧,本以为是前一天打水仗着凉了,当天进行了物理降温,第二天去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6月19日去了市妇幼检查,6月20日又去了小诊所检查,都说是病毒感染。直到6月27日转院至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6月30日通过腰穿脑脊液的检查,确诊是感染了狒狒阿米巴虫子。这名孩子的情况引来全网关注。
7月2日,扬子晚报紫牛记者联系到这名孩子的妈妈,她正带着孩子在医院就诊。她告诉记者,孩子目前吃了药,意识清晰,只是走路容易摔倒。说起孩子被确诊感染了罕见的“食脑虫”的事,她语气忧愁,不断叹气,“我已经焦虑了好多天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记者了解到,目前,他们已经花费了4万多医疗费。
孩子患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孩子的母亲回忆:“医生告诉我,这个病有潜伏期,我本来以为是前一天打水仗造成的水源感染,但仔细想想,两个月前孩子还去了公园河边捕鱼,当时接触到了公园河水,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据孩子妈妈称,7月2日下午,孩子在医院接受了张文宏医生团队医生的诊治,医生建议先用药物控制,然后做个核磁共振。
7月2日晚,记者再次联系她,她表示自己正带着孩子在医院排队,其间孩子肚子饿了,她去买了东西给孩子先填填肚子,“医生说今天一定能排上,之后再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治疗。”
孩子母亲说,7月1日她在社交媒体发帖讲述了孩子被感染的情况,很多好心人留言给她支招,“多亏了大家,让我找到了以前治愈过类似病症的医院和团队。医生说,获取治疗这种病的药品需要医院出具相关许可证明,后续使用还需与医院沟通,自己会听取专业医师的意见。希望找到可靠的治疗方案,让孩子快快好起来。”
不久前一5岁女孩也感染“食脑虫”
专家解析:两种“食脑虫”有差别
此前,一名5岁女童家长在社交平台的求助信息引起广泛关注。家长称女孩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和泡温泉,6月22日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的情况,6月23日住进医院后出现抽搐,随后昏迷不醒,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6月27日被检测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情况非常危急。6月29日,当事人更新了近况,称孩子脑电图基本是平的,不能自主呼吸,生命体征也在陆续减弱,“医生好像已经给我宣判了死刑”。目前仍在全力救治中。
美国加州注册药剂师、药剂学博士@寒江独钓僧 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阿米巴虫造成的脑炎有两种,一种是肉芽性阿米巴脑炎,致病原为棘阿米巴虫和狒狒阿米巴,感染途径是经皮肤伤口、眼部或呼吸道传播,潜伏期是数周到数月,主要症状为头痛、发热、意识模糊、癫痫、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95%,但有部分存活病例,易感人群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居多。另一种为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致病原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感染途径是经鼻腔吸入被污染水体(如温泉、湖泊),潜伏期是1-9天,主要症状是高热、严重头痛、呕吐、抽搐、嗜睡、昏迷,致死率几乎100%,仅极少数幸存病例,易感人群是任何人群,包括健康的青少年。从广义角度来说,两种类型的脑炎都会对脑部产生影响,都可以称为食脑虫,从狭义角度来说,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会消灭神经元,从CT上看,脑部部分有慢慢溶解的现象,就好像这个虫把脑细胞给吃掉;肉芽性阿米巴脑炎是在脑部产生了一种肉芽肿,这是白细胞发炎造成的肿块,也是对脑部产生很大影响。两种脑炎都是非常罕见的疾病,后果非常严重,平时需要注意,警惕“食脑虫”,但别对自来水和用水行为过度恐慌。因为它的感染概率极低;且并非必死无救,近年来多药联合已有成功救回的病例,只是需早识别、早用药。
实习生 刘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