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九部门联合行动,实施暑期防溺水六项措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6 19:09:00
扬子晚报网7月16日讯(通讯员 苏宫新 记者 高峰)根据国家和江苏省九部门有关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工作部署要求,在世界预防溺水日即将来临之际,7月16日上午,江苏省公安厅会同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省消防救援总队等八部门,在宿迁市湖滨新区生态联勤警务工作站启动2025年度全省暑期防溺水集中宣防攻坚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防护意识,努力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据悉,活动将持续至今年9月底。
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近年来,宿迁市在骆马湖等重点水域深入开展平安水域建设,成立骆马湖生态联勤警务站,创新引入“智能AI预警”“雷达+光电”技术,打造“地面巡查、空中守护、水上救援”的三位一体防溺水新模式,连续三年暑期未成年人“零溺亡”。
活动现场宣布了全省暑期防溺水六项攻坚措施:拧紧责任链条,推动全省各层各级落实有关监管责任,省级相关部门强化协同联动,建立每周警情分析、定期事故通报、月度专题研究、重大事故复盘“四项制度”,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工作格局;排查风险隐患,研判评估重点地区、重点水域和重点单位,绘制溺水位置“热力图”,对易发、多发溺水事故的河流、水库等重点水域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建立问题清单,落实销号整改,全面完善隔离防护设施和防溺水救生措施;严密巡防守护,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重点针对农村地区、郊野险滩、水塘沟渠,开展常态化巡查和安全守护,在风险较高的重点水域加装广播和视频监控,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制止未成年人野泳等见义勇为行为;加强安全监护,持续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防溺水“邻里协防”机制,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城镇返乡学生、外来务工子弟等群体的关爱走访、安全守护和安全提示;加大宣传教育,大力推进防溺水安全教育普及,鼓励各地适时组织开展线上或现场防溺水培训;强化救援处置,健全溺水应急救援机制,加强水上专业救援力量建设,积极打造“黄金5分钟”救援圈,遇有溺水警情时同步联动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民间救援力量,形成处置合力。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由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实战救援演练。警情设定为某日上午10时,多名游客在骆马湖边戏水游玩,准备下水野泳,岸边的防溺水智能警戒报警系统精准判定,高音喇叭自动发出警报进行劝离。2名游客不听劝阻,执意下水,突发意外,大声呼救,随后赶到的民警立刻操控能在水中轻松带动3名成年人的水上救援机器人,快速到达落水者位置,将游客顺利救起。现场还展示了公安、消防和蓝天救援队协作配合、成功开展联合救援的场景,配备变焦热成像、喊话照明和抛投系统的无人机,携带水下声呐生命探测仪的救援船只以及飞行救生圈、漂浮担架等高科技救援装备纷纷登台亮相。
江苏是全国唯一的大江、大海、大河、大湖全都具备的省份,水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6.9%,水域占比居全国首位,这既是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也给防溺水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暑期气温持续走高,学生、儿童涉水行为明显增多,防溺水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
作为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工作牵头单位,江苏省公安厅负责同志倡议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坚定溺水防范工作信心决心,牢固树立溺水事故“可降可减、可防可控”理念,时刻绷紧安全防护这根弦,主动靠前、担当尽责,狠抓六项攻坚措施落实;进一步提升涉险安全防范能力水平,推动责任落实、宣传教育、安全标识、日常巡查、动态监管“五个全覆盖”,常态开展涉险公共区域风险隐患排查,努力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进一步凝聚部门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同向发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防溺水工作,以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活动中,一批有志守护生命的防溺水“平民卫士”代表齐聚活动现场,领取了防溺水宣传工具包。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宿迁市黄河救援队队长王爱东介绍了宿迁市第一支古黄河水上救援队的组建和成长壮大历程。2017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机关的支持下,救援队积极构建警民联手、群众参与的立体防范体系,搭建“人人可参与,人人守平安,人人争奉献”的平台,团队从4人发展到6万多人,累计参与应急救援1900多起,成功救助426人,被群众称为“古黄河岸边的守护者”。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