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网络虚假引流遭司法重锤!法院判"刷单返佣金"合同无效,30万服务费全额退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2 17:42:00

扬子晚报网7月22日讯(通讯员 范皓月 记者 陈勇)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商家们绞尽脑汁“涨粉”引流,“刷单返佣金”方式悄然流行,但这合法吗?承诺的“快速涨粉”背后,又暗藏哪些法律风险?近日,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网络刷单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作出判决,依法认定以"刷单返佣金"方式实施网络引流的合同条款无效,判令被告返还原告剩余服务费15万元。

庭审现场

2024年3月,某电商企业负责人与某网络科技公司签订《合作服务协议》,约定原告以30万元价格购买“粉丝引流+转化”服务。根据合同,被告需教授“刷单返佣”技术:通过发布虚假刷单任务吸引网友添加微信,待好友数量达标后,在朋友圈发布商品话术诱导购买,最终由被告代发商品。

在协议履行过程中,被告教授原告“刷单返佣金”技术,通过发布刷单任务,添加好友,从网络平台下单虚拟产品,刷单完成后支付佣金。因引流效果不佳,项目失败。原告认为“刷单返佣金”方式违法违规,要求被告返还其所支付的30万元,被告仅返还原告15万。对于剩余15万元是否需要返还,双方产生争议,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并返还剩余15万元。

“刷单返佣金”的引流方式本身是否合法?合同相关条款是否有效?法院又会如何审理?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围绕争议焦点展开激烈辩论,被告公司辩称,其已按约提供了技术服务(教授刷单引流方法),项目失败系因原告自身操作问题,且原告未足额支付费用构成违约,故不同意退款。原告则认为被告教授的方法无效,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并指出该方法本身涉嫌违法。

宿城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为案涉合同是否有效,被告是否应当返还剩余15万元。案涉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包含三大环节,其中流量占30%,转化占30%,供应链占40%。合同亦约定如有纠纷,可根据具体情况,按流量、转化、供应链分开解决。

双方签订合同目的旨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商品,从履行及双方沟通的情况来看,实现方式包括采用“刷单返佣”的方式添加他人微信好友,以虚构交易的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该种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应予否定性评价,案涉合同中约定的“流量”内容无效。因原告以“刷单返佣”方式引流效果不佳,合同服务内容终止于“引流”环节,未进入“供应”“转化”环节,原告未实际销售商品,合同目的未能实现,原告也未因该合同获得收益。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需返还原告剩余项目款项15万元。判决生效后,在法院的督促下,被告已履行完毕。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