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潘婷“三分钟奇迹”也是商标?回应来了
来源: 光明网
2025-07-14 21:44:00
7月14日,“潘婷三分钟奇迹是商标”冲上热搜,引发广泛热议。
近年来,不少企业玩起了商标的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记者在超市走访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例如潘婷“三分钟奇迹”洗发水,产品背面有几行小字表明潘婷三分钟奇迹是注册商标,产品名称并不是功效宣称。
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宝洁公司已申请注册“分钟奇迹”“3分钟奇迹”“潘婷3秒奇迹”“潘婷3分钟奇迹”商标,国际分类均为日化用品,除“潘婷3分钟奇迹”商标已注册成功外,“分钟奇迹”“3 分钟奇迹”商标申请已被驳回,均处于无效状态。
对此,潘婷相关负责人14日回应称,“潘婷3分钟奇迹”是注册商标,于2020年注册,在产品包装及电商页面均有清晰标注。
该负责人同时提到,潘婷3分钟奇迹护发素的功效宣称“3分钟修护三个月累积损伤”是有数据支持的。“数据来源于第三方试验报告,模拟经历了三个月累计损伤的发束(1次漂染及20000次机械梳理)在使用潘婷产品3分钟以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潘婷是全球知名护发品牌,其产品系列涵盖了洗发水、护发素、发膜等多种护发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宝洁公司已成功注册多枚“炫白 LUXE”“炫白”“佳洁士CREST3D炫白”商标,国际分类涉及日化用品、厨房洁具等。公开信息显示,佳洁士3D-LUXE闪耀炫白牙膏是佳洁士品牌推出的口腔护理产品,亦称“小蓝钻”,定位为结合美容理念的美白牙膏。
另据媒体报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玩弄“文字游戏”的商标在生活中竟是很常见。
在网上,网友们“自查”家中的商品,很多人直言“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比如,“山里来的土”鸡蛋、“0添加西”梅,“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调味品,“零蔗糖”冰激凌、“安踏断码”“120W”充电器……引号里的文字并非商品特质,而是商品的名称。
实际上,“土” 鸡蛋并无国家标准,而“0添加”正在被新国标禁止标注,“120W”充电器实际只有12W功率。很多消费者表示,自己很容易被这些商品包装上的描述吸引而购买。
知名品牌也有不少类似情况,白象“多半”袋面、“千禾0”酱油、“六个核桃”、今麦郎“手打”挂面、汇源“百分百”等均为注册商标。
对此,律师表示,商家采取欺骗性的文字,已经触犯法律。据我国《商标法》规定,会对产品的品类、产地、质量以及规格产生误导的词语是不可以作为商标使用的。
律师表示,如果认为权益遭到侵犯,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寻求帮助,必要时也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商家赔偿。
那既然《商标法》如此规定,为何市场上还会有这么多的“心机商标”呢?京都律师事务所竞争法律事务部主管合伙人王菲向记者介绍,商标注册流程主要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核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实质审查则主要判断商标是否具备显著性(如是否为通用名称)、是否违反禁用条款(如是否涉及国家标志、是否存在不良影响、是否会造成他人误解等)。
她进一步分析,一些具有欺骗性或误导性的商标能够通过审查的原因有很多:审查员对某一商标是否存在误导性或“欺骗性”的认定存在主观差异;商标申请量逐年递增,商标申请审查工作时效要求高,缺乏充分时间调研论证特定商标是否实际误导公众;商标申请人通过拆分商标,多类别申请等手段规避审查。
针对商标的具体审核过程,一位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能够注册成功的商标肯定符合当时的审查标准,但在注册后,商标是否成为误导性宣传的一环,属于企业的自身行为,“审查员在审查时,会对商标本身进行判断,但不可能预判到所有情况”。
“比如有些商品明显不是丝绸制品,但商标里却说它是‘某某丝’或者原本产自南方的大米,商标却叫‘东北大米’,这种商标显然违规,是无法注册成功的。”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王太平说,“像‘壹号土’商标,表面上看没什么,然而实际应用时就可能存在误导性。比如和猪肉搭配在一起很容易被消费者当作壹号‘土猪肉’,而非‘壹号土’猪肉。而这类商标很难被判定违规。”
此外,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商标代理行业的无序发展也是“心机商标”不断出现的原因。一些代理机构以“包过”“内部渠道”为噱头招揽业务,甚至协助客户恶意抢注、囤积商标。
那目前市场上已经注册成功的许多“心机商标”该如何处理?
在王菲看来,并不是说商标注册成功,就万事大吉了。不管注册了多少年,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就可以宣告无效。此类商标无论申请还是使用,都是在利益驱使下进行的。同时,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治理效率也决定了立法者或司法人员无法预先排除所有问题,从源头上完全排除误导性商标的可能性极低,如果审核程序过于复杂反而不利于鼓励品牌经营和营商环境,因此完善事后处理机制十分重要。
“我国有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专门制度。对于一些注册目的不纯、带有故意误导和混淆的商标,任何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商标行政管理机关也可依职权宣告其无效。”王菲说。
“治理违规商标不仅需要审查员,更需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去处罚违规企业。”王太平举例,曾经有企业申请注册某酒品的商标,第一次申请为“夜郎”,但因为跟郎酒品牌过于接近,注册未通过;第二次申请商标叫“夜郎古”,注册通过,“但使用过程中,一些消费者就会读成‘夜郎’古酒,从而把酒的品种认为成‘古酒’。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很明显的变形使用商标,但消费者的认知跟商标的原有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就能被认定构成侵权。”
“像这种情况,审查员可能发现不了,但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履行职责发现问题,并去查处相关企业,或者向商标局申请该商标无效,通过事后处理的方式去纠正商标注册环节的问题。”王太平说。
王太平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商标局联合治理“心机商标”,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比如双方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协同研判线索、制定行动方案、开展现场检查等,集中查处商标侵权及误导性商标案件。行业协会则应当推动建立商业伦理公约,将“不利用商标制造认知偏差”纳入企业自律准则。
还有受访专家建议,可以建立商标注册信用承诺制度,要求申请人对商标真实性负责;对以欺骗手段取得商标注册的主体,依法宣告无效并列为失信主体;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商标违法信息,实现跨部门信用联合惩戒,提升违法成本。
来源:中新经纬、华商报、荔枝新闻、法治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