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下事

感知山东记者谈|从博鳌经济到尼山文明 中国方案全球回响

来源: 中国山东网

2025-07-18 14:19:00

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海南博鳌与山东尼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前者以博鳌亚洲论坛为平台,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后者则依托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崛起为全球文明对话与文化互鉴的精神高地。如果说博鳌是“经济脉搏的感知者”,那么尼山则是“文明基因的解码者”。

当全球化遭遇逆流、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之际,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持续深化,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与世界对话的新维度,更以儒家文化的智慧为破解文明困境注入东方力量。这场“南博鳌、北尼山”的双重奏,正共同谱写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壮丽乐章。

从“经济合作”到“文明对话” 全球治理的范式升级

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推动全球化的角色转变。自2001年创立以来,博鳌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理念,聚焦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成为亚洲国家共商发展大计的“智慧熔炉”。然而,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经济合作背后的文化摩擦与价值冲突日益凸显。单纯的经济治理已难以回应“全球之问”,文明对话成为填补治理真空的关键拼图。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诞生恰逢其时。自2010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其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理念,聚焦“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多元文明”等议题,吸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学会等国际机构深度参与。与博鳌的“务实导向”不同,尼山更注重“价值共鸣”——通过挖掘儒家“仁爱”“中庸”“天下”等思想资源,为全球治理提供道德伦理支撑。这种从“器物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治理升级,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从“规则参与者”向“价值引领者”跃迁。

儒家智慧的当代转化 破解文明冲突的东方方案

“儒学是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它体现在中国的三大全球倡议中。”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期间,阿根廷罗萨里奥国立大学讲师罗西奥·苏珊娜·里乌斯在论坛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时说,“中国并不将其观点强加于他国,而是倡导探索共同的发展道路,这样的价值观会被全人类所接纳”。

尼山论坛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以儒家文化为基底,构建了一套具有普适意义的文明对话范式。在西方中心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文明对话往往陷入“文明优越论”的窠臼。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至今仍影响深远,其核心逻辑是“不同文明必然走向对抗”。而儒家文化提供的则是截然不同的思维框架——从《论语》中提出的“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智慧,到《礼记》中所阐述的“天下为公”的理想,儒家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更为多元文明共存提供了哲学基础。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局势变乱交织,越来越多中外学者尝试将儒学思想引入国际关系理论,促进了理论创新和文明交流。阿根廷国家科技研究委员会首席研究员爱德华多·丹尼尔·奥维多认为,儒家思想可以丰富国际体系理论的现有概念与原则。他举例,作为儒学核心概念之一的“和谐”,如今也是国际体系中重要的协调原则之一。

论坛最后,中外嘉宾共同见证了《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共识》发布。共识呼吁,通过文明对话与交流,更加有力夯实协同推进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思想文化基础,共同成就人类文明发展的美好未来。

“南博鳌、北尼山”的格局,本质上是中国“经济外交”与“文化外交”的协同发力。博鳌通过RCEP、亚投行等机制推动经济共同体建设,尼山则通过文明对话夯实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二者形成互补:经济合作降低文明冲突的物质诱因,文明对话提升经济合作的精神内涵。这种“双轮驱动”模式,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初见成效。

从博鳌到尼山,中国正以独特方式诠释“全球治理”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规则的重构,更是价值的共鸣;不仅是利益的博弈,更是心灵的契合。当尼山的晨钟与博鳌的涛声交织成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个论坛的联动,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人类向何处去”的深刻回答:唯有以对话替代对抗,以共生替代征服,方能在多元文明的星空中,找到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坐标。这或许就是“南博鳌、北尼山”给予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在文明的长河中,没有孤岛,只有共生的群岛。(文/郝亚松)